词条 | 甘丹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甘丹寺分类:【文化精萃】 位于西藏达孜县境拉萨河南岸旺古尔山上。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 (明朝永乐七年) 兴建。是黄教的第一座寺院。寺分夏孜、绛孜两个扎仓(经学院)。僧人定额3,300人。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宗喀巴的继承人,历世黄教教主居于此寺中。寺内所藏明代以来文物甚多,有保存宗喀巴遗体的灵塔。 藏传佛寺。在西藏达孜县境内拉萨河南岸旺古尔山。明永乐七年 (1409) 由藏传佛教格鲁派 (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兴建,是格鲁派第一座寺院。清世宗曾赐名永泰寺。曾有殿堂扎仓50多座,群楼迭起,气势宏伟,规模相当于3个布达拉宫。僧人3000多名。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宗喀巴的法座继承人,历世格鲁派教主甘丹赤巴都居于此寺。寺内珍藏有明代以来文物、经籍。寺内还保存着宗喀巴肉身灵塔以及历世甘丹赤巴的灵塔。甘丹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拉萨以东达孜县境内,始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为黄教始祖宗喀巴所建,为国内外闻名的黄教六大寺之首寺,与哲蚌寺和色拉寺连称“拉萨三大寺”。寺建在旺波尔山的山顶和山坳处,群房密布,重重叠叠,规模相当于三个布达拉宫。寺内主要建筑有拉基大殿、赤妥康等。拉基大殿,又名措钦大殿,系全寺最大的集会殿,规模宏大,可同时容纳三千余喇嘛在殿中诵经。赤多康是宗喀巴当生活之处,内有一坐床,据说宗喀巴就是在这台坐床上圆寂的。宗喀巴肉体灵塔在司东陀殿内。寺内文物很多,最著名的是24幅相传为“唐绣”的丝制品。此外还有清乾隆皇帝所赠嵌有金银珠宝的盔甲一套和弥勒像与宗喀巴等铜造像。寺内有许多具有明代早期特色的壁画精品,风格纯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达孜县城东旺古尔山坳。明永乐七年(1409)由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在西藏所建的第一个寺院。为格鲁派祖庭。清世宗雍正帝曾赐名“永泰寺”。该寺的法台甘丹墀巴即宗喀巴法座继承人,其地位仅次于达赖喇嘛和班禅,平日常居住寺内。寺院原分夏孜、绛孜两个扎仓(经学院),有僧众三千三百人,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寺内群阁重叠,殿堂林立,有五十多组建筑单元,庄严巍峨,其规模相当于三个布达拉宫。大殿中弥勒佛与宗喀巴铜像,高大而精美。有宗喀巴升座法位与生活起居及圆寂处。配殿二楼为其灵塔。寺有历代甘丹赤巴(继承宗喀巴的格鲁派教主)灵塔90余座。此寺明清时代居三大寺之首,对西藏政教形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殿左侧护法神殿内保存着许多明、清两代的文物、工艺品,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一称“噶丹寺”。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在西藏最早兴建的寺院,拉萨三大寺之一。在西藏达孜县境内拉萨河岸旺古尔山上。明永乐七年(1407年)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主持兴建。主要建筑有错钦大殿,绛孜、夏孜两个扎仓(经学院)和赤多康(宗喀巴当年生活与圆寂处)。曾规定僧人名额为3300人。大殿建筑宏伟,配殿中有宗喀巴法座。寺内有宗喀巴肉身灵塔及明清两朝的大量历史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24幅传说为唐绣的丝制品和宗喀巴穿戴过的盔甲、法衣。该寺法台甘丹墀巴是宗喀巴法座继承人,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仅次于达赖和班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称“噶丹寺”。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在西藏兴建最早的寺院, 拉萨三大寺之一。在今达孜县境。明永乐七年(1409)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主持兴建。清世宗曾赐名“永泰寺”。主要建筑有错钦大殿,绛孜、夏孜两个扎仓和“赤多康”(宗喀巴当年生活和圆寂处)。曾规定僧人名额为三千三百人。大殿建筑宏伟,配殿中设有宗喀巴法座,华丽精美。寺内保存宗喀巴肉身灵塔及明、清以来的大量历史文物, 其中最著名的有二十四幅传说为“唐绣”的丝制品和宗喀巴穿戴过的盔甲、法衣。该寺法台甘丹墀巴为宗喀巴法座继承人,在喇嘛教中地位,仅次于达赖和班禅, 对西藏政教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寺院已毁,国家正拨款重建。 藏语全称为“喜足尊胜洲”,汉译为“极乐寺”或“具善寺”。位于西藏自治区达孜县境内旺波尔山坳,是著名的六大黄教寺之首寺。明永乐七年(1409年)藏历正月初一,宗喀巴在拉萨召集8000僧人举行盛大的传大昭活动,传昭之后率徒前往旺波尔山察看寺址,并于当年建成赤妥康、大殿、僧舍等。1410年2月5日,宗喀巴被迎往该寺主持开光仪式,并任第一代甘丹池巴,之后经历了95代池巴经营,形成规模宏伟的建筑群,规定僧人名额3300人。该寺法台甘丹池巴为宗喀巴法座继承人,在喇嘛教中的地位仅次于达赖和班禅。清世宗曾赐名“永泰寺”。全寺由措钦大殿、阳八犍、经堂、赤妥康、昂欠康、厦孜、降孜扎仓等50多座建筑组成。措钦大殿系全寺最大,建于1409年。1720年由藏王加盖金顶,1749年又扩建,殿高三层,面积为2000平方米,可纳3000名喇嘛诵经。殿内有弥勒、空喀巴塑像及宗喀巴的五狮大金座。阳八犍经院初建于1416年,1610年四世达赖加盖金顶,内设护法神殿、上师殿、坛城殿、司东康和历代池巴灵塔殿。司东康即宗喀巴灵塔殿,塔中原存有宗喀巴肉身,塔身原用白银建造,并饰有各种珍宝,第五十任池巴根敦平措时,在塔身上包了纯金。第十三世达赖再次修茸,使灵塔金碧辉煌。1969年灵塔遭破坏,目前所见者为1981年所建。寺内其他各殿供有尊胜、白伞盖佛母、文殊等金像。寝殿内还存有宗喀巴的经书、印章等。寺内藏有大量明、清以来的珍贵文物,其中以1757年7月乾隆送的盔甲、24幅唐绣最为珍贵。 位于西藏自治区达孜县境内的旺波尔山坳,是著名的六大黄教寺之首寺。明永乐七年(1409)藏历正月初一,宗喀巴在拉萨召集8000僧人举行盛大的传大召活动,尔后率徒前往旺波尔山察看建寺地址,并于当年建成赤妥康、大殿、僧舍等。公元1410年2月5日,宗喀巴被迎往该寺主持开光仪式,并任第一代甘丹池巴。之后经历了九十五代的经营,形成规模宏伟的建筑群,有在寺僧人3300人。该寺法台甘丹池巴为宗喀巴法座继承人,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仅次于达赖和班禅。清世宗曾赐名“永泰寺”。全寺由措钦大殿、阳八犍、经堂、赤妥殿、昂欠康、厦孜、降孜札仓等五十多座建筑组成。措钦大殿系全寺最大建筑,建于公元1409年,1720年由藏王加盖金顶, 1749年又扩建。殿高三层, 面积为2000平方米, 可纳3000名僧人诵经。殿内有弥勒、宗喀巴塑像及宗喀巴之五狮大金座。阳八犍经院初建于1416年,1610年由四世达赖加盖金顶, 内设护法神殿、上师殿、坛城殿、司东康和历代池巴灵塔殿。司东康即宗喀巴灵塔殿,塔内原存有宗喀巴肉身,塔身原用白银建造,并饰有各种珍宝,第五十任池巴根敦平措时,塔身用纯金包裹,第十三世达赖再次修葺,使灵塔金碧辉煌。1969年灵塔被毁,1981年重建,寺内其他各殿供有尊胜、白伞盖佛母、文殊等金像。寝殿内还存有宗喀巴的经书、印章等。寺内存有大量明、清以来的珍贵文物,其中以1757年7月乾隆帝送的盔甲、二十四幅唐绣最为珍贵。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