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生产组织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生产组织

分类:【中国民俗】

村落既是基层社会组织,又是生产单位。虽然现在是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但村落中仍有一些特殊的生产组织形式在继续发挥作用,只不过它们也在逐渐淡化。

(1)苗族活路头。活路头即带领全寨搞大季生产的人。过完苗年,苗寨中的中老年人就开始考虑推选活路头。活路头要由生产经验丰富、老少同堂、家境殷实并有威望的老人担任。每年春季,活路头选择一个吉日,天未亮时驾牛在自家田里犁一圈,撒几捧牛粪,插上芭茅草,叫“起活路”。之后村人才纷纷下田动土。村里人下谷种,要比活路头稍晚。开始插秧,要活路头开秧门,开秧门这一天,活路头先在田里插上三窝,同样插上草标。其他人家,在此之后一两天开始插秧。这段时间内,家家吃糯米饭,喝酒吃肉,作为对辛苦劳动的补偿。

活路头要留一块田到最后才插秧,称为“关秧门”。人们集中到这块田里打水仗,你推我搡,弄得浑身泥水。最活跃的是中年妇女,她们常常围攻活路头,活路头则把挑战者弄得像落汤鸡,意为“杀老母鸡关秧门”。栽完后,大家在活路头家痛饮一顿,然后分头包粽粑,喝“洗犁耙酒”。另外,在侗族中也有“活路头”这种生产组形式。

(2)侗族引头人。狩猎是侗族先民赖以生存的一种生产方式。直至今日,侗族在行猎时仍保留有原始生产习俗中的“引头人”。引头人在侗语中称为公令。在公令家的火塘正中用木块或瓦片作龛,供奉着头朝下的小山神木雕像。出猎时,众人在公令的带领下走到山坳或山腰的石崖下烧香化纸祭供山神。公令将三炷香插成一排,如同一支箭,表示所向披靡,称为“开群”。然后念颂祭词咒语,祈祷人们平安归来。念罢将作供品的三条烘干的小鱼囫囵吞下,随后出猎。归来时要敬祭,香火插成圆形,谓之“团群”。所获得的猎物不论大小多少,均抬到公令家,平均分配。过路人见到的,也得分给一份。在一些村落的渔猎活动中,亦有类似的组织。

(3)自然互助组。在村落中,虽然是以家庭为组织生产的基本单位,但在进行大生产时,家庭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互相换工以便集中力量进行生产,其体现形式即是互助组。在布依族中,从古至今,都保持有合心的几家自然组成互助组的传统。这样的生产组织方式,有利于取长补短,协调劳力、生产资料(耕牛)和生产工具等,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并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具有类似组织效果的还有土家等民族中的“薅草锣鼓”。缺少劳动力者可组织“锣鼓”,众人自动赶“锣鼓”、帮白工。在开荒面积大或薅草季节紧时,往往要组织“挖土锣鼓”或“薅草锣鼓”来完成任务。这是土家人民互相合作、集体劳动的一种形式。村落中这种组织的存在,使大规模的生产成为可能,特别是在农耕社会中,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