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生活世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生活世界分类:【文化精萃】 现象学家胡塞尔晚年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见于《欧洲科学危机与先验现象学》一书。生活世界指的是先于数学和自然科学世界就存在的原初的、感性的、朴素的世界。它包括了人的世俗生活、日常经验以及自然事物,是科学世界的源泉;它以人为中心,植根于人的主观精神,是人们共同经验到的。在从事科学研究之前,首先探索一下前科学的生活世界,将有助于克服欧洲科学的危机。通过先验的还原可以窥见生活世界的“先验现象”,它以先验自我为中心,依据意向性的照射而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方向。生活世界的问题是哲学的大全问题,对生活世界的最终思考离不开先验现象学的还原。胡塞尔在对生活世界的论述中强调了主体经验和世界的总体联系,但他却把科学的意义与人的意义绝对地对立起来并夸大了主观性的作用。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晚期使用的概念,指对于人来说意义重大的世界,是各种意义的主体间同一性的具体历史基础,包括自然形成的原始世界、对于逻辑理论抽象化来说属于先验的自然界、文化和生活的世界。在自然意识中,生活世界被理解为人的经验的世界或存在物的宇宙。在现象学(借助于现象学还原)中,生活世界被视为意向性活动主体的相关体,是由先验主观性构成的意义领域。生活世界借助还原而成为研究对象。所谓还原指的是对客观科学的世界及产生这些科学的理论的世界的还原。科学试图理解自在的世界,把自然界和人视为客体,而不考虑主体间性,然而只有在主体间性条件下,这些客体才能进入理论的范围并被人所认识。胡塞尔认为欧洲科学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它忘记了自己的生活世界的根基,忘记了自己的根源。他把这种危机解释成为科学成就付出的特殊代价;这些成就是靠用逻辑-数学对象取代生活世界的现实(物理主义)所取得的,在逻辑数学对象的范围内,已无须考虑研究世界和人这种需要。因此必须从生活世界的原理出发重新思考人的理论实践。胡塞尔认为,只有摒弃物理主义并转向先验现象学,才可能做到这一点。先验现象学的生活世界被视为决定主观性行为一切可能性的、从先验意义上理解的世界。同时,生活世界表现为不同客体,这些客体把各种不同的社会群体结合为生活世界。“生活世界”这一概念开辟了研究社会文化问题的新视角,对现代文化哲学、“日常生活结构”和“日常世界”研究、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等都起到了启发性作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