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画像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画像砖

分类:【文化精萃】

古代祠堂、墓室的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四川、山东、河南等地发现较多。表现形式为阳刻线条、阴刻平面、浅浮雕等相结合;用模型印制,或直接刻在砖上,有的施加色彩,内容有割禾、制盐、采莲、射弋,以及饮宴、歌乐、杂技、车马出巡、神仙故事等。构图富于变化,造型简单生动。后代园林建筑等也用画像砖,大都浮雕、圆雕结合,亦称“花砖”。

一种砌于古代砖室祠堂及墓中有浅浮雕的砖。方形,或长方形,每砖一画面,多用雕好之模型印制而成,也有直接在砖上雕刻者。尚有加施色彩者。内容以表现封建贵族生活为主,也有反映当时劳动生产、狩猎者。为我国秦、汉时代遗留之重要美术品。秦代画像砖多空心。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出土之画像空心砖,可看出当时民间艺人具有很高之写实基础。四川发现之汉代画像砖最有特色,如成都凤凰山画像砖详尽地表现了四川自流井盐场生产过程。河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南朝墓中之画像砖,则多用小砖拼成大幅画面。内容除贵族的车马出行之外,还多人物像及装饰图案等。后代园林建筑等也用画像砖。

东汉砖室墓和砖石混筑墓墓壁镶嵌的印模浮雕画砖。以四川成都平原地区分布最多,陕西、江苏、江西、湖北等地也有零星分布。画像砖一般为长方形,长宽在30―50厘米左右。烧制成后,画面施彩绘。画面题材内容有:①农业、副业、手工业、商业等各种经营活动,如播种、收获、制盐、酿酒等;②表现墓主生活场面,如出行、宴饮等;③神话故事;④社会风俗等等。从各种角度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面貌,是研究东汉社会史的真实资料,同时又是我国雕塑史的珍贵实物。

画像砖是秦汉时期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一般认为它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继续流行。秦代至西汉初期,画像砖多用于装饰宫殿府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画像砖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东汉是画像砖的鼎盛时期,其出土数量、形制、形式、题材内容及表现方法,较其它时代更丰富,是研究秦汉代社会生活和美术史的珍贵实物资料。画像砖大量的出土在1949年以后,以河南、四川两省最多,此外山东、陕西、江苏、江西、湖北、云南等省也有出土。河南出土的画像砖主要分布在洛阳、郑州、禹县、舞阳、鄢陵、郾城、巩县、淅县、新野、新乡、南阳、许昌等地,为西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作品。四川出土的画像砖多分布于成都平原一带,以成都、新繁、新都、广汉、德阳、彭县、新津、邛崃、彭山及宜宾等市县数量最多,其时代为东汉。画像砖与画像石在题材内容上有共同性,它广泛地反映了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俗、民情及生产劳动。画像砖的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①经济生活和生产劳动;②炫耀墓主生前社会地位、身份、经历、宅院及享乐生活;③历史故事;④神话传说与神异动物;⑤动物、植物。其中济阳画像砖,以表现武士、骏马、虎、鹿、飞禽及狩猎为主。郑州、禹县一带的画像砖多表现乐舞、车马出行、狩猎、宫阙及神话故事和各种动物。四川画像砖则较注重生产劳动,收获、采莲、桑园、狩猎和井盐场面的表现,有地区特点。画像砖有模印和刻划两种方法制成,形状有空心砖和实心砖两类,其图像构成又可分为:①阴线刻与阳线刻;②浅浮雕与高浮雕。画像砖风格和特点主要是,不拘泥于物象细部的刻画,而是以神似为主,造型洗练、生动,偶有夸张,其风格雄健朴拙,博大浑穆,时代特征鲜明。有些采取剪影式,以大的块面和简练的线条概括强化出物象的运动感。画面主题突出,整体感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6: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