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疾虚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疾虚妄分类:【传统文化】 这是东汉王充对其重要的哲学著作《论衡》的宗旨简炼而精当的概括。《论衡?佚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论衡》篇以千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可见,“疾虚妄”是贯穿全书的宗旨。王充生活的时代,谶纬迷信盛行,虚辞华文流放,王充作《论衡》,张“疾虚忘,务实诚”之大旗。欲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辞为奇伟之观也”(《论衡?对作》)。鉴别轻重,判别“虚妄”与“实诚”。对凡是“实诚”的就加以肯定,凡是“虚妄”的就加以排斥,即立“真伪之平”。王充在这儿提出了一个新的衡文标准,这是文学理论的一大发展。早在孔子时,就提出来“善”和“美”的标准,强调文章要美善相兼,尽美尽善。老庄尚自然,贵“真”,但未运用于文学。王充首将真实性列为文学批评的标准,这表明他已模糊认识到文学创作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文学作品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但是,又必须看到王充在文学真实观上的局限性。王充论的文,概念广泛,包括文学。王充并没有把握文学自身的特殊规律。因此他把上古神话如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羿射九日等文学瑰宝亦斥为虚妄之辞,不免狭隘。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王充分不清神话和迷信也是可以理解的。无论如何,王充首先提出的文学真实性问题是文学理论中的重要问题,后世多有论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