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登闻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登闻鼓分类:【传统文化】 帝王悬置于朝堂外以备紧急纳谏听冤之鼓。《周礼?夏官?太仆》:“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贾公彦疏:“此鼓所用,或击之以声早晏,或有穷遽者,击之以声冤枉也。”至晋代,始有登闻鼓之名。《晋书?武帝纪》:“西平人?路伐登闻鼓,言多妖谤,有司奏弃市。”唐代长安、洛阳并置登闻鼓。宋代有鼓院,旧曰鼓司,真宗景德四年(1007)改为登闻鼓院,掌收臣民章奏。明代置登闻鼓于午门之外,以一御史监之。 在封建社会中,设置在特定机关的一种大鼓,百姓击鼓鸣冤,是一种特殊的直诉制度。不按照诉讼审级直接诉冤于皇帝或钦差大臣,它是诉讼中的一种特别上诉程序,也是冤枉无告者不服终审判决而进行申冤的直接途径和最好机会。西晋武帝时,设置登闻鼓,在朝堂外或都域内悬鼓,老百姓可以击鼓鸣冤,有司闻声录状上奏。此后历代封建王朝法律中都有这种制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