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登高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登高

分类:【传统文化】

亦称“登山”、“爬山”。汉等民族的养生习俗之一。指人们休憩、娱乐的一种活动,而非运动员竞技登山。登高历史悠久,至唐代已颇为盛行,不仅有“九九”登高俗谚,而且为诗人吟咏。唐刘长卿:“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邵大震《九月九日旅望》:“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向南飞远,游人几度菊花丛。”登高可使人奋发向上,培养勇敢、果断、坚毅的品质,观赏祖国山川美景,增长许多知识,老年人登高还可增加活力,焕发青春。登高前应请医生检查身体,合格者方可登。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者忌登或慎登。老年人应量力而行,结伴而登,互相照顾,以防意外。登高要循序渐进,开始时难度宜小,有了经验和基础再逐步增大难度。

指9月9日重阳节古人登高饮酒的风俗。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风土纪》则以为重阳折茱萸插头,可辟邪气,御初寒。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在重阳节举行。属节令体育活动。

南朝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了关于重阳节登高的传说:汝南桓景,随道士费长房游学数年,长房谓桓景:“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祸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祸乃可消。”桓景如其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暴死。自此有了重阳节登高消灾免祸的习俗,后发展成节令性体育活动。实际上,在汉代重阳登高已是人们的一种娱乐活动。盛行于三国。每年重阳节这一天,人们挎着茱萸袋,帽上插菊花,结队上山,登高远眺,观赏秋色,就地野餐,甚为惬意。历代诗人留下了大量诗作,其中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为著名。

黑龙江省过重阳节时,时值秋高气爽,红叶满山,人们喜欢登高郊游、野餐、饮菊花酒。这一习俗源于汉代。据传汉代有一费道长,能未卜先知,有一人名叫桓景,来到他的仙山访道,曾在他门前跪请三天三夜,费道长见其志诚,便收为徒。有一天,他把桓景叫到身旁,告诉他马上回家,快让家人都佩戴彩囊,内纳茱萸,登高饮菊花酒,以避灾祸。桓景回到家中按道长吩咐而行,登高三日,等回到家中,见家中牛马鸡鸭全都得瘟疫暴卒,从此便留下了重阳登高、饮菊花酒以避邪气的风俗。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