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塔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白塔

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建筑。在今四川省简阳县城南约1公里处。塔呈四方形,十三层,为砖砌仿木构楼阁式建筑,高约60米。建于南宋庆元三年(1197)至嘉泰二年(1202)。塔基周长53米,塔顶周长20米。塔内设有旋梯,可登至七层。各层均绘有佛像及装饰图案,壁间有泥塑小佛像。四面均设小窗,供通风采光。塔顶有刹。全塔外观雄伟挺拔,砖砌柱、斗拱等均保存较好,是研究宋代建筑的重要实例。

位于北海琼华岛之巅,是北海公园最突出的建筑。通体为白色,全部为砖砌,上部如尖锥状,下体形似覆钟。砖石台基,塔座为方形。正面有壶门式眼光门,门内刻藏文咒语。塔身上部为细长的十三天,上为两层铜质伞盖,边缘悬铜钟14个,最上为鎏金火焰宝珠塔刹。白塔通高40米,清顺治八年(1651年)于元代广寒殿旧址始建,康熙十八年(1679年)、雍正九年(1731年)因地震塌毁,先后重建。解放后两次修缮。

在福州市于山西麓。建于唐天钓元年(904年),为闽王王审知为其父母祝福而建。据记载,在建塔辟基时发现地下有一光芒四射的宝珠,故名“定光塔”。原为内用砖砌,外建楼阁的木塔,明嘉靖年间遭雷击焚毁。后重修为木梯在内,砖砌在外的砖塔。塔外涂的白灰,表面洁白,故俗称“白塔”。塔为八角七层,高41米,原为福州最高建筑。

位于北海公园琼华岛山顶。清顺治八年(1651)始建,康熙、雍正两度重建,现存为雍正时所建。为藏式塔,高35.9米,由塔基、塔身、宝顶三部分组成。台基方形,上为须弥座。塔身呈覆钵式,上部为相轮,又称十三天。顶部为鎏金宝顶,由天盘、地盘、日、月、火焰构成,缩腰处刻动物及花卉图案,地盘周围悬有铜铃。塔身设300余个通风口,南面设“眼光门”(又称时轮金刚门),内刻红底黄字藏文图案。系北海最高点,亦为北海全园的象征。

①“垂庆寺塔”的俗称。在辽宁辽阳市白塔公园内。金正隆六年(1161),贞懿皇后李氏(金世宗完颜雍生母)所建。砖筑,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高七十一米多,逐层稍内收。各层悬有风铃、铜镜。近似辽塔,塔身八面都有坐佛等砖雕像, 塔顶有刹杆、宝珠和相轮。整个建筑造型和雕刻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金世宗时又增修。为辽东最高最大的塔。②在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之巅。清顺治八年(1651)建于元代广寒殿旧址上。康熙十八年(1679)、雍正九年(1731)均因地震塌毁,先后两次重建。1964年、1977年两次修缮。为喇嘛塔,高35.9米,下为高大的砖石台基。正面有壶门式眼光门,门内刻有藏文咒语。塔身为覆钵式,其上部为细长的十三天,再上为两层铜质伞盖,边缘悬铜钟十四个,最上为鎏金火焰宝珠塔刹。③即“万部华严经塔”(23页)。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