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氏长庆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白氏长庆集分类:【文化精萃】 别集名。唐白居易作。因在穆宗长庆年间编集,故名。原为75卷,《前集》50卷,《后集》20卷,《续集》5卷;至宋亡佚四卷,现存71卷。其精华是诗歌。讽谕诗反映中唐社会重大矛盾及人民痛苦。闲适诗抒发对归隐田园和向往洁身自好的志趣。感伤诗写一时感触,有深沉的寄托。杂律诗有耐人寻味的抒情写景。基本风格平易浅切,明畅通俗。因此作品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如《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已成为妇孺皆诵的名篇。有影印宋绍兴本,不分前、后、续集。凡诗37卷,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歌行、格诗等;文34卷。又有明刻本等。 诗文集,71卷,唐白居易撰。此集编于穆宗长庆年间,故名。原75卷,至宋亡佚4卷。作者自分其诗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计诗37卷,文34卷。有明万历马调元刻本,71卷,附录一卷。《四部丛刊》本题《白氏文集》。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据宋本影印,另把法人伯希和劫去的敦煌卷子和北京图书馆摄的胶卷一并印出。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顾学颉校点的《白居易集》,最为完善。白居易是中唐诗坛上的杰出诗人。他与元稹同倡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他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观刈麦》、《卖炭翁》、《重赋》等讽谕诗,揭露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欺压人民的种种弊政,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在新乐府运动中显示了优异的业绩,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新乐府》是其在继承和发扬杜甫“三吏”、“三别”等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基础上有意识创作的大型组诗,其中《上阳白发人》等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琵琶行》、《长恨歌》等长篇叙事诗,语言优美,凄恻动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此外,白诗还具有善于叙述、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等特点。王若虚在《滹南诗话》中云:“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殆与元气相侔。至长韵大篇,动数百千言,而顺适惬当,句句如一,无争张牵强之态,此岂?断吟须、悲鸣口吻者之所能至哉?而世或以浅易轻之,盖不足与言矣。”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是继承了从《诗经》到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运动,即新乐府运动。他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和创作对这一运动起着指导和示范作用。新乐府运动的精神自晚唐皮日休等经宋代王禹?、梅尧臣以至晚清黄遵宪,一脉相承。同时,在白居易影响下,形成一个通俗诗派。其诗流传于当时社会的各阶层乃至国外,影响颇大。《白氏长庆集》以诗作为多,文章亦有不少,其中《与元九书》为作者阐发诗歌理论之著述,是文学批评史的重要文献。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