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百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百日分类:【地域文化】 朝鲜族沿袭至今的民俗。婴儿出生满百日这天,母亲为其戴上帽子换上没有领子和系带的彩色上衣,不必再只穿白色衣服。其姑母则偷偷地为婴儿剃去胎发,使产妇为之大吃一惊。据说,这样对婴儿的前程大有好处。这天,婴儿的祖父母和父母要宴请亲友和邻居。酒桌上摆满蒸糕、豆糕、年糕和片糕。据说,蒸糕象征长寿,豆糕可以避邪,年糕意为坚韧,片糕表示宽厚充实,这些糕点必须分给一百个人享用才能寿登期颐。亲友和邻居赴宴时,都带礼品祝福婴儿健康成长。 民间以“百岁”为长寿,婴儿出生后过“百日”礼,有祝健康长寿之意。百日礼有送“百家衣”、“百家锁”习俗。百家衣用各种颜色的碎布头连缀而成,百家锁是挂在小孩脖子上的饰品,锁上有“长命富贵”字样。给孩子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一般人家孩子过百日,在庄邻中凑一百家钱粮叫“凑百岁”。百家,并非真正是一百家,而是象征性的。苏州地区,主家用红纸包米七粒,茶叶七片,分送亲友,诸亲好友回送钱币若干,用此钱购买的锁饰,即可称“百家”。至于佩戴耳环、项圈、手镯、葫芦等饰物,或穿虎头鞋帽,用以辟邪,更为普遍。苏南吴县婴儿身上的挂件,常配有“通书带”,为六角形绣花布袋,袋里放婴儿的生辰八字和年历本。通书带有祖传的,也有新做的,年历本不管哪一年的均有压邪作用。此外,还有带“路路通”(中药)、“小银筛”(百眼筛)、小海螺、小铃铛等挂件,目的都是为了驱邪,起护佑作用。浒关一带小儿百日,有“百日穿豆攀草囤”之俗。说孩子出生后遇三难,即天花、麻疹、水痘(天麻疱疹),为避此难,百日时在婴帽内用线缝上几颗黄豆或蚕豆,再食糕汤,认为可解三难。在河网地区,让百日的孩子在席草或积草囤内匿攀一阵子,认为日后无论遇到什么灾星病魔都能像草禾那样经得起折腾与磨难。无锡逢小儿百日端一盒面过桥,请一位年老有须的人吃完,今后孩子过桥可以消灾免祸。徐州婴儿满百日,合家开喜宴,敬祖宗,向长辈道喜。近代多有为婴儿拍百日照留念的。还有的把毛主席像章作挂件,把毛主席当做保护神。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