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皆不忍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皆不忍堂分类:【中国民俗】 皆不忍堂是收埋客死在外无人收埋的尸体,帮助贫苦无钱埋葬的人进行安葬的慈善机构。过去各地都设有义坟山,由政府划地或慈善人士出钱购置地皮,供贫苦百姓和客死者埋葬之用。如湘潭市河东宝塔岭的义坟山,占地300亩,清嘉庆年间由湘潭慈善机构皆不忍堂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捐款350两银子买下,供埋葬贫、孤、寡、流人员死后之用。坟地上建有一栋墓庐屋,共4间,住有管理墓庐的人员,负责接受安排埋葬事宜。据在该墓庐工作过多年的裴桂荣老人介绍:“过去发现无人认领或被弃的尸体,由县救济院(民国时义坟山划归县救济院管理)雇人将尸体运来并带上救济院的条子,每具尸体救济院开支4元银洋,1副薄棺,1担石灰,由墓庐看守人安排埋葬。”据记录,自义坟山创立至1949年8月的100多年时间里,共收埋无人认领的尸体8000多具。对贫苦人家无力安葬亲人者,发给一定的钱银,帮助进行薄葬。 义坟山的设置湖南自古有之,宋时朝廷诏告各州、府、县建漏泽园,即义坟山。北宋末年之大奸臣蔡京奸事败露被贬南迁时,一路上受人唾骂。人知是蔡京时,商家不肯卖给他食品,旅店不肯留宿,官府驿站亦不接纳。一路风寒劳累,受气挨饿,好不容易到了长沙,宿于南门外一所名东明寺的破庙里,一病不起。死后,随从请求官府安埋,当时的知府正是被他诬陷差点送命,平反后才得复官的受害者,自然不会理睬。最后由老家人购得数丈青布,将尸体草草包裹,埋于庙后义坟山中。一世奸诈,陷害忠良,刮掠民财无数,身为宰相,官居一人之下、亿人之上的大奸贼,如无义坟山,真个落得个抛尸露骨、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可为世之贪奸者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收归国有,义坟山不复存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