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皮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皮弁分类:【传统文化】 古冠名。用白鹿皮制作,长7寸,高4寸(一作5寸)制如覆杯。为视朝常服。天子郊天、巡牲、在朝宾射礼亦服之。诸侯在王朝、视朔、田猎也服皮弁。制法以鹿皮分片,尖狭端在上,广端在下而缝合之。其缝合处名会。会有结饰,缀以采玉,名瑾,也写作綦。天子用5采玉12饰。侯伯7饰,子男5饰,皆用三采玉。孤4饰,卿3、大夫2,皆二采玉。士则无饰。冠顶名邸,用象骨制成。戴皮弁时则服细白布衣,下着素裳,裳有打裥于腰间,前系素(,蔽膝)。 晋制为黑衣素裳。皮弁服一直沿用至明代。隋唐以来有时用乌色皮弁,其后改用乌纱为之。 古冠之一。古代贵族首服,属礼冠,次于冕冠,为武冠。春秋战国时,佩戴者一般为大将,如《左传》中的楚将子玉就曾戴用此冠。据杜预注,弁一般是用鹿皮制成,其制法为将鹿皮分成几块,尖狭处放在上部,宽的一头朝下,缝合拚接而成。以弁上作装饰用的珠玉来区分戴者的品级,天子以五采玉十二饰于其皮块相接处,诸侯以下各级官员均按其命数用玉。汉代皮弁一般高四寸,长七寸,形如覆杯,除平常戴用外,在天子郊天、巡牲、视朝、射礼等大的典礼上也可服用。皮弁的制式从春秋战国前一直到明代基本没有大的改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