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盘古崇拜与建筑文化起源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盘古崇拜与建筑文化起源观

分类:【传统文化】

一般地说,中国古代文化观、宗教观中没有树立一个如西方宗教那样创造宇宙万物的上帝形象。所谓盘古开天辟地说中的盘古,是与西方《圣经》中的上帝大异其趣的神话中的人物。他“老人家”“活”着的时候,尚无力创造天地宇宙,开天辟地之 “功”,倒是其 “死”后的“光辉业绩”。据三国吴人徐整所著《三五历纪》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三五历纪》,此书失传,这段记载见于《太平御览》卷二)这就是说,虽然作为古代中国人的“祖先”,与天地同生同长,但天地宇宙却不是由盘古创造的奇迹; “天地”犹如“鸡子”,“盘古生其中”矣。可见这位后来“一日九变”、渐渐长大、“神于天、圣于地”的盘古,小的时候,不过犹如“鸡子”中孵出的“鸡雏”而已。这种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观念,是人崇拜天地宇宙的观念的反映。

虽然,到了南北朝时期,盘古的形象变得十分高大了,但据说,开天辟地是这位 “大人物”死后才成就的“事业”。“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泣为江河,气为风,声音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故也……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然则生物始于盘古。”(任?《述异记》)

从人们宁愿神化虚构盘古死后开天辟地的故事,可见当时人们对人自身的创造力量还不是信心十足的,人看不见人活着时的现实创造力,却将创造现实的强烈愿望寄望于死后。不能不说这是人对天地宇宙的依附性大于人的主体性的表现,在观念上,便是对天地宇宙的崇拜。当然,随着历史的推移,这种崇拜观念有可能变得愈来愈 “稀薄” 却也是事实。

那么,这种关于开天辟地的崇拜观念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起源观念是什么关系呢?

盘古既为“天地万物之祖”,在古人看来,“天地”者,“宇宙”也;“宇宙”者,建筑也,因而,看来盘古也是建筑文化之“祖”了。但是作为建筑之“祖”,他与建筑之关系,倒也有点特别之处,这就是,一方面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宇宙”;另一方面盘古又在 一定程度上拜倒在由其自己所“创造”的“宇宙”面前。由此可见,盘古这个神话形象的塑造,反映出古代中国人对天地宇宙起源的一种复杂微妙的民族的、历史的感情,其态度既是审美的、认知的,又是崇拜的、迷狂的。古人敢于虚构盘古这样一个半人半神的“天地”之“祖”的形象,却并不去将这种“创造”的功劳,归之于绝对外在于人的一个其它什么神,反映出古代中国人对天地宇宙起源,也是对建筑文化起源的一种审美兼崇拜的观念,或者确切地说,由于对天地宇宙的起源历史地采取崇拜兼审美的复杂态度,导致了对建筑文化的起源采取了同样的态度。

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天地宇宙的起源观念与建筑文化的起源观念,是合 二而一的。其中理由,只要体会前文所述天地宇宙观即古人所理解的建筑空间(时间)观就可明了。正如《易传》所云:“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这里,所谓“户”,本义为单扇门,《诗?小雅?斯干》所谓“筑室百堵,西南其户”,即取其本义。可引申为“住户”,“家”。总之,均与建筑有关。而“乾”,天;“坤”,地,这是《周易》说得很明白的。故天地好比门户(建筑);门户(建筑)犹如天地。天为乾,乾为阳;地为坤,坤为阴。阴阳之变就是天地之起源,阴阳之变犹如“户”之“阖辟”,“户”之“阖辟”则意味着建筑文化的起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