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鼓书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石鼓书院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著名书院。宋末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学校》列为“宋兴之初天下四书院”之一。原址在今湖南衡阳市北石鼓山回雁峰下。唐代为寻真观,刺史齐映所建。唐宪宗元和间(810年左右),士人李宽读书于此。宋太宗至道三年(997),李士真向郡守申请,于故址创建书院。仁宗景佑二年(1035),赐“石鼓书院”匾额和学田。后废弛。南宋孝宗淳熙间(1174―1189)重建。明、清两代仍为书院。 在湖南衡阳县北2里石鼓山迥雁峰下。旧为寻真观,为道家基地。唐刺史齐映曾建合江亭于山之阴。唐元和中(810年左右)李宽在此读书,刺史吕温曾往拜访,《全唐诗》中有一首吕温的诗,题为《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留下了他们往来的踪迹。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李士真向郡守申请,在李宽读书处创建书院。景钓二年(1035年),仁宗应集贤校理刘沅之请,赐“石鼓书院”匾额及学田。(《衡州府志》)《文献通考?学校》将其列为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年),部使者潘畴就原址建屋数间,榜以故额,未竟而去。提刑宋若水成之。朱熹作《衡州石鼓书院记》。戴溪曾任山长,著有《石鼓论语问答》3卷。南宋末书院毁于战火。元代时兴时废。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知府史中等相继修复,湛若水数至书院讲论。明末又毁。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巡抚袁廊宇请准重建。康熙七年(1668年),知府张奇勋立号舍20余间,规制大备。选拔士子才智出众者肄业其中,每月两试。雍正至同治间,又屡有修建。有诸葛忠武侯及李忠节公祠、仰高楼、先贤祠、敬业堂、浩然台、合江亭及东西斋房等。抗日战争中被毁,现辟为公园,存有明、清碑刻。 位于北门外石鼓山。山似半岛耸立于蒸水与湘水汇合处,海拔69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山上有石鼓一座,东晋庾阐《观石鼓诗》咏其胜:“鸣石含潜响,雷骇震九天”,“翔霄拂翠岭,绿涧漱岩间”。《水经注》:“石鼓高六尺,湘水所经,鼓鸣则有兵革之事。”唐贞观时,刺史宇文炫在山的东西崖壁上刻“东岩”、“西溪”四字,后任刺史齐映在山的东北建合江亭。韩愈有《合江亭》诗:“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宋人因此名亭为“绿净阁”。南宋范成大《合江亭》诗序:“韩文公所谓‘绿净不可唾’者,即此处,今有绿净阁。”唐元和年间,衡阳隐士李宽在山上筑庐读书。宋至道三年(997),衡阳郡人李士真在此基础上扩建为书院,景钓二年(1035)钦赐“石鼓书院”匾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曾在此讲学。石鼓山东侧悬崖下有朱陵洞,相传唐天宝年间道士董奉先在洞内炼丹,因而得仙洞之名。民间传说此洞通南岳,前洞在南岳山下,此为后洞。洞内外石壁原有唐宋以来许多诗刻,抗战中被侵华日军炸毁。今此山已建设成石鼓公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