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研究方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研究方法

分类:【传统文化】

中医和气功一样,都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协同性。中医的研究,侧重于人体“外而形体百骸、内而五脏六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关系。气功的研究,侧重于心一身统 一,神、形、气相辅相成的整体关系。正是这样的研究方法,才把中国古代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推向相当高的水平。中医和气功的研究方法,直到今天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就方法而言,中医和气功虽均以整体观为指导原则,但前者以外环境因素(如药、针灸、按摩)的输入为主,对机体(内环境)进行调整。而后者则以内环境因素(心、神、意识)的自我控制为主(外气治疗除外)。

中医的药剂、针灸、按摩的治疗作用尚易理解,因为毕竟是看得见的物(如药)和可感知的能量(如针的机械刺激和灸的热刺激)。相对而言,气功的“心”、“神”或“意识”是较难理解的,尤其是对心 身统一整体观不了解的西方。因此,针灸在百年前已传入西欧,20世纪30年代末西方已对中医中药表现了一定的理解。但是,直到60年代末,气功仍被目为“神秘的东方哲学”,很少有人问津。中医在日本被称为“汉医”,有相当的基础。在明治维新和麦克阿瑟战后统治日本期间,汉医曾被宣布取消,大伤元气,但迄今仍有一席之地。但对于气功,虽然自秦以后即从中国传入日本,且20世纪初以冈田、藤田为代表的气功曾经风行一时,并在中国广为流传,但是30年代末以后就悄然无声了。显然,这是对气功研究方法不理解之故。

气功学研究方法的形成、发展同气功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及整个社会的科学水平有关。古代的气功研究大体采用观察、类比的逻辑方法及综合演绎的研究方法。

观察是人们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所谓“自然发生条件”,就是人们对自然现象不加控制的状态,这一点是“观察”同“实验”方法的分水岭。观察的方法,从古到今在各门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广泛应用。例如,在天文学研究中,人们只能观察天体的位置、运动、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等等,而不能去干预和改变这些因素,因而没有办法做“实验”,所以,天文学是一门观察的科学。中医学的研究主要采取的也是观察方法:通过望、闻、问、切,获取自然条件下患者的外在信息。气功研究的主要方法也是观察,这不仅是历史原因所决定,而且也是因为气功研究对象是心―身关系的规律,人们无法从“外界”对气功现象加以控制或干预,因为如果加以控制和干预,则所观察到的已不是气功现象本身了。因此,通常采用的实验方法较难实施于气功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察方法本身也在发展,途径大致有三:第一种是扩展观察的视野。例如,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应用的就是采取扩大视野的观察方法。他花了5年时间,从欧洲到美洲、澳洲、亚洲,对各地的动物、植物和地质结构进行了考察。由于视野开阔、收集资料丰富,因而论证了生物进化的理论。第二种是借助于仪器,使人们的观察摆脱了感觉器官的生理局限所造成的障碍,大大提高了观察的广度和精度。例如,望远镜的发明,使人们对天体的观察进入了肉眼观察所达不到的新天地。射电望远镜把人们的观察能力扩展到更加遥远的空间。显微镜的发明,使在微观世界的观察能力大为增加,看到了生命体的微观结构;电子显微镜的发明更使观察微观世界的分辨能力扩大近百万倍。第三种途径是使人类感觉器官敏化。这是气功研究所特有的。众所周知,气功研究的目的是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智力水平,这里所说的“智力”即包括人类自身感觉器官的敏化,这一点对于缺乏现代科学研究手段的古代来说尤为重要。中华民族的祖先运用这种深化了的观察方法,发现了经络(“内景隧道”)和气血运转的生物学规律(“子午流注”)。直到今天,我们还能通过气功锻炼激发某些练功者的这种人体潜在的机能。当然,这种敏化的观察,并非人人都能做到;而且,进行这种敏化观察时,应当防止先入之见的干扰。但敏化观察如与现代科学实验方法结合,则不失为研究人体生命科学的极有用手段。

“类比”是气功研究的另一常用方法。这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的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在科学的认识中,人们为了变未知为已知,往往借助于类比方法,把陌生的对象同熟悉的对象相比,把未知的事物同已知的事物相比,从而启发思路,提供线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中医和气功领域里,经常采用这种类比的研究方法,并且常常有奇迹般的收获。特别是气功研究,由于练功过程中不断产生的陌生的人体生命现象,其中不少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为了变未知为已知,于是采用了类比研究法。例如,汉代魏伯阳在其《周易参同契》中,就把气功锻炼过程同炼丹化学过程相类比,他将“后天阴精”比喻作“汞”,以“先天元气”比喻为“铅”。如果炼功得法,火候适当,则后天的阴精就能同先天的元气相结合,如同将“铅”投入“汞”中那样,达到“二五之精和而合”。“阴精”和“元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两者之间的“结合”,只有过来人才能“意会”,但要让他“言传”那就难了。好在“铅”和“汞”的化学、物理性质是当时的炼丹界(化学界?)人士所熟知的,铅是沉重的、稳定的,用来比喻元气在人体的稳定和沉凝,相当妥贴,而用水银(汞)来比喻人体易于流散的阴精也很恰当。同时,铅和汞还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即它们之间能以任何比例互溶,形成一种新的合金――铅汞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