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碗盆分不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碗盆分不开分类:【传统文化】 “晌午饭?(音dié)了” “?了”。 “?的啥?” “干面??。” “?了多少?” “两老碗。” 这是两个关中汉子午饭后相遇的一段对话,充满了浓烈的乡土气息和粗野豪放的气魄。其中的“?”是吃的意思,“老碗”即指进食时的特大型碗具――粗瓷素面大碗或细瓷套花大碗。这两种大碗一般碗口直径足有六七寸,或广口深底,或广口浅底,其大小形状简直同一只小搪瓷盆或小铝盆相差无几,使一些外省人初见之后扑朔迷离,碗盆难辨。更有一些粗犷豪爽的关中汉子,索性弃碗不用,直接以小盆盛饭进食。由此,便产生了秦风第四怪――“碗盆分不开”。 性好稼穑的关中农人,几乎一年四季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终日劳作于田间里、场院上,体力消耗甚巨,饭量也出奇的大。在关中农村,某人一顿饭’?”了10几个大蒸馍或四五碗干面条的场景和传闻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屡听不奇,十足体现了饮食生活上的“关中冷娃”之风。其实,这并非是一时的暴饮暴食,亦不是什么惊人视听的举动,只不过是在正常的饭量上略为增加了少许而已。另外,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体积稍大的人或动物平日能量消耗也大,对食物的需求量亦大。秦始皇陵出土的兵俑可以说是关中人祖先体格的真实写照,个个身材魁伟,“人人”骨骼粗大,是名符其实的“虎狼之师”。这种遗传基因铸就了现代关中人的体魄与气质,故作家张贤亮有一句名言说:“关中的小伙子个个都是高仓健(日本影星,以身材高大和表情冷峻而闻名)。”因此,关中人不仅在身材与体魄上略显高大魁伟,而且在饮食器具上也处处带有“大”与“粗”的深刻烙印,大铁锅,大水瓮,大案板,大老碗,大马勺……。饮食做得粗野疏犷,实惠耐饥,吃得慷慨豁达,结实豪放。你看,好自称“大老粗”的关中农人在吃饭时,手捧一只盆也似的大老碗,盛上足有六七两的干面条,面前再摆上一碟红艳艳的油泼辣子,活生生一副饕餮进食的模样,大有唯有此碗才能盛此食,唯有此人才能捧此碗之感,怪不得外省人要引以为诧,视作秦风一大怪了。 用盆也似的大老碗盛饭进食,在整个陕西并不是什么稀罕之事,而是一种普遍的饮食习俗。如果您想领略一下闻名遐尔的陕西风味――“牛羊肉泡馍”的魅力与风采,那么您就会发现在绝大多数的牛羊肉泡馍馆里,对前来就餐的男女老幼都一视同仁,售饭窗口前堆放的是清一色的广口深底大老碗,馍、汤多少随您便,但在碗具上却别无选择。关中农村还有一种外地少见的饮食风俗,叫做“老碗会”,就是每当早饭和午饭之际,一群汉子都不约而同地手捧大老碗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在树荫下、场边上,一边挥动双筷狼吞虎咽,一边神采飞扬地神吹乱。 那些老碗一个赛一个的粗大,人一个赛一个的精壮。古今趣事、政治风云、经济信息、未来天气状况等,也就在碗与碗的簇动中、人与人的笑语里得到了交流和传播。 吃净完后拍拍屁股走人,而饭后的生产活路、劳动安排也早在这“老碗会”上筹商敲定。即使一些丧失了劳动力、饭量也大不如从前的老人,也仍然在饮食上保留着昔日的豪气,从不用小碗小碟进食,“老碗会”亦是场场必到。 过去关中农人的经济都不甚宽裕,大凡做事都图个实惠。他们手中所捧的粗瓷素面大老碗,大部分产自古称耀州的耀县各个瓷窑,当地人叫“耀州瓷货”。尽管其做工不甚考究,表面有疤痕凹凸之憾,形状有“歪瓜烈枣”之嫌,但价格却很便宜,花上三四毛钱就能买上一只,摔破了也不足以为惜,况且能盛得饭,充得饥,真是“化钱不多,买个颤合”。年纪稍大的人都能记得,在过去的关中农村,常有一辆牛车满载“耀州瓷货”,自然多是粗瓷素面大老碗,吱吱呀呀地走村串乡,沿途叫卖。一些关中汉子便走出家门,把牛车围了个里外三匝,手量碗口,看其是否合乎尺寸,指叩碗沿,听其声音清亮还是沙哑,要价还价,吵吵嚷嚷,最后都买上一两个大老碗满意地回归家门,第二天吃饭时即成了手中所捧之物。至于那些价格稍微昂贵一点的细瓷套花大老碗,除了一些饭馆和富裕之户能买得起外,是很难进入寻常百姓家的。 关于秦风第四怪除“碗盆分不开”这一种说法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凳子不坐蹴起来。”“蹴”即为蹲而不坐,关中方言中全称为“圪蹴”,在当地饮食文化中表现最为鲜明。关中人吃饭时一般是有桌子不用,有凳子不坐,常双膝弯曲、两腿或单腿抵住臀部蹲了下来,手捧饭碗用餐,其场所也随心所欲,或家门口,或树荫下,或场边上。谁也说不上来这种圪蹴的姿势起源于何朝何代,谁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蹲而不坐的缘由,反正关中人上自白发老翁下至黄口小儿,都觉得圪蹴下吃饭舒服,来劲。实际上关中一般农户之家的坐具并不见得比其他地方人家为少,其稍高一点的坐具有长凳、板凳、短凳、圆凳、椅子等诸般各色,稍低一点的坐具亦有小凳、杌子、马札、蒲团等各式花样。但这些坐具除逢年过节全家团圆、红白喜事大宴宾客和妇女纺线乳婴偶而使用外,其余时间都是闲置一边任其落满灰尘的。圪蹴这种独特的姿势并不仅仅是日常饮食时才能看到的现象,在其他场合中也司空见惯。两个关中人下棋时也常常是面对棋盘圪蹴下来,展开激烈厮杀,旁边围观的人也是大多蹲而不坐,兴致勃勃地为一方出谋划策,一场棋盘大战可交手几个回合,历经数个钟头,而圪蹴诸人都没有丝毫腿酸腰痛之感。更令人惊奇不已的是,即使一些脚步蹒跚、老态龙钟的白发翁,也经常三五一群地在冬日之际圪蹴于向阳处沐浴着阳光,在盛夏时节圪蹴于树荫下享受着徐徐凉风,一边嘴噙烟锅吞云吐雾,一边手捻胡须谈古论今,直至天色将晚方回家安歇。所以关中人的“蹲功”非但姿势独特且极为出名,被视作秦风一怪不足为奇。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