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社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社稷分类:【传统文化】 社神和稷神简称。古代五土的总神,称土地神,亦称社神。稷,五谷代表,故谷神亦称稷神。五谷土地所生,社可代表稷,祭社亦即社稷之祭。祭祀社稷之所为社稷坛,社、稷或各为一坛,或合为一坛。社主(代表社神之木制牌位)用木,亦有规定,“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论语?八佾》)。国家灭亡引起社稷坛建置改变,称为迁社。社稷成为国家象征。从春秋时代开始,社稷常用作国家代称。《礼记?檀弓下》:“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 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地神和谷神在以农为本的古代中国,是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自周以后,社稷神一直是仅次于昊天上帝的重要神祗。社稷祭礼周时已成为国家大典。天子诸候每年春祭社稷以求丰年,秋祭以谢其恩。《诗经?周颂》中《载芟》、《良耜》两篇,即周人春祈秋报社稷时所唱的乐歌。社稷神夏以前为句龙和柱,商以后稷神柱变为弃,周还原成柱或后稷。句龙、柱、后稷皆传说中对发展农业有大功者。古代社稷祭祀活动十分普遍,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其祭典各有不同的制度和规模。天子所祭之社代表“中国” (中原)及四方之地;诸候所祭代表封国领土;大夫所祭代表封邑;百姓所祭代表本乡本土,其每年仲春仲秋举行的民间祭祀社稷节日叫“社日”。祭祀社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用陶罐盛满黍稷埋土中献祭土地神的遗迹,说明早在新石器中期的母系社会时代已出现社稷祭祀。商周时代的社稷祭祀形式就较完全了。江苏铜山丘湾出土的商代社稷遗址,用四块大石作社主,象征土地四方,大石周围有一些人骨狗骨,那是祭祀时献享土地神的牺牲。 国家的象征。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本来各不相干。“社”字在甲骨文中与“土”字一样,作 “ 土地和五谷之神称为社稷。社神亦称“后土”,相传社神有两个: 一是勾龙,据《汉书?郊祀志》记载,共工氏称霸九州,他的儿子名叫勾龙,能平水土,死为社神。一是大禹,据记载说他勤劳天下之事,死后托祀于后土之神。稷是五谷之神,稷神也有两个: 一是烈山氏的儿子柱,能殖百谷,被尊为五谷之神。一是周朝的始祖弃,也是能播植百谷。对社稷神的崇拜是原始社会自然崇拜中土地、谷物崇拜的发展。大地生长草木五谷,养育了人类,因此社稷神被视作具有无穷生命力的神祗。《白虎通义?社稷》: “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 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所以古礼规定,王朝建立必先立社稷坛 。灭亡别国, 必变置灭国的社稷。 建社稷坛的位置,据《周礼?春官》记载: “在中门之外,外门之内”。左边是宗庙,右边为社稷。筑坛所用的土要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并且依照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配置。坛中须栽植松、柏、栗、梓、槐五种树木,亦依循方位而植。历代王朝统治者无不重视社稷,以至“社稷”一词成为国家的代名词。现在北京故宫右边的中山公园,即是明、清两代的社稷坛 。 社稷坛五色土方坛 土神与谷神的合称。古人以社为土神,以稷为谷神,视之为衣食之源而进行祭祀。《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郑玄注:“社稷土谷之神,有德者配食焉。”是西周至春秋时的一种仅次于宗庙的祭祀活动。《论语?先进》:“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把治理民人和事奉社稷列为官吏必须学习的两项基本职能。战国至秦汉则多以社稷为国家政权的代称。《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当时帝王建国必先立社稷坛 ;灭人之国,必变置被灭国的社稷。汉代一些士大夫更以“无辱宗庙,无羞社稷”(《春秋繁露?竹林第三》)作为“国格”的标志,从而赋予社稷以新的内涵,并影响于后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