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祆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祆教分类:【传统文化】 即琐罗亚斯德教。中国史籍又称火祆教、拜火教、波斯教。原为流行于古代波斯和中亚一带宗教,相传波斯人琐罗亚斯德所创,其教义保存于《波斯古经》中。该教认为世界上有善与恶、光明与黑暗两种力量在斗争,要求世人从善避恶,弃暗投明。火系善与光明的代表,故以礼拜“圣火”为主要教仪;同时,又须崇拜天上日月星辰。南北朝时传人中国,西域之焉耆、康国、疏勒、于阗等均信仰。祆教在南朝被视为异教左道;在北朝,则受到尊崇,北魏、北齐、北周皇帝均曾带头奉祀。唐初盛行,建祆寺于长安,设萨宝府以掌其祭,置祆正、祓祝等官。 即琐罗亚斯德教。刘义棠《维吾尔研究》:“至公元二二六年(蜀后主建兴四年)波斯萨珊(或为萨山)王朝(Die Sassaniden,始祖即萨珊[Sassan])兴,定祆教为国教,遂盛行于中亚一代地方。”陈垣《火祆教入中国考》释曰:祆者,天神之省文,不称天神而称祆者,明其为外国天神也。梁大同九年(543)所作《玉篇》云:“祆,阿怜切,胡神也。”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