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福柯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福柯

分类:【文化精萃】

法国结构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出生于波瓦蒂埃。1948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曾任教于克莱蒙费朗文学院、万森大学。1970年起在法兰西学院主持思想体系史讲座。福柯广泛涉猎精神病学、自然科学史、经济学、语言学、犯罪学等领域,对于历史理论尤有独到见解。他考察了16―18世纪人们对疯狂与理性的看法,从把疯人当作正常人到看成罪人又到看成病人,反映了人们思想的发展经历着某种结构的交替。在认识范围内,不同的结构可以称为“知识型”,即一个时期内对知识总体起支配作用的一组基本原则,这是同时性的、静止孤立的无意识结构。欧洲近代思想经历了三种知识型:(一)文艺复兴时期,以相似范畴组织知识,词与物纠缠在一起;(二)古典时期,以分析、分类的方式要求词与物的同一;(三)现代时期,要求认识事物的内在结构。知识型决定知识的发展,社会的形式结构决定社会的发展,这里无所谓人的地位和作用,人于是就“消亡”了。福柯对于思想史的这种结构主义分析及其反人文主义倾向,在当代西方哲学中具有重要影响。70年代中期以后,他的政治思想趋于激进,认为惩罚制度以隐蔽的形式对公民施行强制控制,应该揭露和反对这种西方社会典型的权力运用形式。

主要著作有:《精神病与心理学》(1954)、《词与物》(1966)、《知识考古学》(1969)、《监视与惩罚》(19

7

5)、《性史》(第一卷,1976;第二卷,1984;第三卷,1984)等。

福柯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史家,本世纪60年代巴黎结构主义的五巨头之一(其他四位是列维?斯特劳斯、拉康、巴尔特、阿尔都塞)。福柯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哲学系,他早年从事精神病医学的理论及临床研究。他一生力图从社会历史中那些被定义为反常、越轨、变态的现象入手,运用他所擅长的考古学和系谱学的方法,解析现代性的症结。他的著作有:《癫狂史》(1961)、《临床医学的诞生》(1963)、《知识考古学》(1969)、《话语的秩序》(1971)、《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1975)、《性史》(1976)等。福柯的学术生涯,以视角和话题的多变而著称,他的著作提供了一种创新而丰富的现代性批判。其主要思想有:(1)他驳斥了启蒙意识形态,消解了理性、解放、进步之间的等同性。福柯认为,人性并不会在一次次斗争中进步,直到最后达成普遍的互惠,而终于以法律取代了战争,人性将其每一项暴力设置在法规的系统中,从而由一种支配发展到另一种支配。当现代理论倾向于将知识和真理视为超然的,普遍的或是进步的和解放的工具时,福柯却把它们分析为权力和支配的构成部分。(2)不连续的、个别的、局部的批判有令人差异的效力。针对现代理论的总体化和统一化特征,福柯强调不可通约性、差异性、片断性以作为压制性的现代理论的解毒剂。(3)话语理论:福柯以此为突破口来透视现代性的全景。福柯的话语分析,既承续了符号学的精髓,又创造性地应用于新的历史条件,所以有人称之为实现了研究范式的转换,由生产方式进入信息方式。但福柯没有将每件事都化约成话语和文本,如他认为,塑造社会机制,是一种完全异质的综合体,包括了话语、制度、建筑形式、法律、行政手段、科学陈述、哲学立场、道德立场乃至博爱立场。(4)人的消逝:福柯宣称人的消逝,重新阐释直至摆脱现代理论的主体概念。他认为,现代性的特征正是权力核心的多元,而权力又是关系性的,没有可供争逐的来源,也没有主体能够拥有,权力是一种纯然结构性的活动,主体只是其中无名的管道或是副产品。这一观点对于现代的政治策略影响极大。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7: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