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人的上帝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秦人的上帝分类:【传统文化】 荒草丛生的沼泽中,一条可怕的白色大蛇挡住了十几个刑徒的去路。一个头戴竹皮冠、喝得醉醺醺的亭长跨步赶向前,猛挥手中利剑,只见寒光血溅,大蛇被斩为两截……此事就是后人广为传颂的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故事,时值秦始皇末年,上距秦立国560年(前770―前210)。汉代俗儒将被杀的白蛇附会成“白帝子”,刘邦被说成是“赤帝子”,用以证明秦亡汉兴的天意(见《史记?高祖本纪》)。 白帝,被秦人奉为上帝达数百年之久,他威力无边,主宰万物。秦文公曾经梦见一条巨大无比的黄蛇从天上伸至地上,蛇嘴来到帼的山坡下。史敦告诉秦文公:“此上帝之徵。”(见《史记?封禅书》)秦人从此有了上帝的观念。秦人第一次隆重地设坛祭祀自己的上帝,是在春秋初年。公元前770年,长期与西戎苦斗的秦族首领、周王朝的西垂大夫秦襄公,因为护送新天子周平王东迁雒邑有功而被封为诸侯,建立了秦国。为了庆祝秦族这一划时代的功业,并作为建国基本制度之一,秦襄公模仿殷人祭帝、周人祀天的做法,在国都西垂(甘肃省天水市清水一带)建立西畴 ① ,祭祀秦人心目中的保护神――少?之神白帝。 献祭的牺牲是一匹 驹、一头黄牛和一条羝羊。 上帝信仰的出现并确立,是秦人宗教思维发展的重大飞跃,它与秦立国的意义同样深远。秦人素以游牧业和农业为生,长期漂泊于陕、甘边界一带,与西戎杂居相处,文化十分落后。建国之前,秦人只有分散的部落神,没有统一至尊的上帝神。立国以后,秦的文化迅速发展,其宗教意识亦渐次由低级向高级、由混沌向有序提高,上帝神的确立,使秦人宗教观念进入到一个较高层次。拥有自己的上帝,与拥有自己的国家同等至关重要。秦人相信:至高至尊的上帝始终俯视着人间,掌握全体秦人的命运;只有虔诚地祭祀上帝,他才能佑护秦族日益昌盛;上帝是秦人力量与智慧的精神源泉。秦人精神信仰的巨大变化,与其接受殷商文化和西周文化分不开。秦人的上帝观念,显然是受了殷人“帝”、周人“天”思想的很大影响。秦人上帝信仰的思想基础是本民族固有的原始巫文化和多神崇拜。秦人长期成长在西戎文化环境中,其上帝信仰不能不带有浓郁的秦族传统宗教文化特征,因而与殷周的上帝崇拜明显相区别。秦人“上帝为尊”观念(见《史记?封禅书》)的表现特征,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1. 祭祀无定所。秦国君主祭祀上帝经常视具体情况而定,并无固定场所,献祭之物也不拘一格。秦襄公作西?,祭祠白帝,用 驹、黄牛、羝羊作祭品。秦文公十年(前756),作帼?,用三牲效祭白帝。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迁都於雍(陕西省凤翔县),为了表示庆贺,特用三百牢(牛、羊、豕各一为一牢)空前丰盛的牺牲献祭白帝,祭坛仍在帼?。秦宣公四年(前672年),又建立密?於渭河南岸。秦灵公三年(前422年),在吴阳(陕西陇县西南)建立上?和下?。秦献公十八年(前367年),栎阳(陕西西安市阎良附近)雨金,被认为是金瑞之兆,遂建哇?。秦穆公十五年(前645年),秦军在韩原(山西省河津、万荣间)打败晋国,俘虏晋惠公。秦穆公下令斋宿,声称“吾将以晋君祠上帝”(见《史记?秦本纪》)。可见战俘、特别是身份等级高的战俘,也能被用作祭祀上帝的牺牲。秦人做为游牧民族,早年迁徙不定,祭祀则随居而设,就其所便,祭礼并不严格,祭品亦无一定之制。尽管后来逐渐向农业定居过渡,但游牧民族文化传统并未抛弃,祭祀无定所、献祭无定品的习惯做法因此而保持下来。 2. 上帝不独尊。殷人的“帝”、周人的“天”只有一个,秦人的上帝却不止一个。秦国历代君主所祭祀的上帝;除白帝之外,还有青帝(宣公所祀)、黄帝(灵公所祀)、炎帝(灵公祀)等。其中白帝祭祀见于文献记载有四次,青、黄、炎三帝各仅有一次。相对而言,白帝得到的崇拜敬仰,显然要比其他三帝为多。尽管如此,在秦人的宗教世界中,白帝毕竟不是唯一的主宰者。大约成书于秦昭襄王二十九年以后至庄襄王时期(前278―前247)的秦国卜筮之书《日书》中,有“上帝”、“上皇”、“赤啻(帝)”的名称,可知即使到了战国晚期,秦国亦未形成一个独尊排它、至高无二的唯一上帝神 ① 。根据史料记载,秦国统治者可能还祭祀过黑帝颛琐氏。例如,秦始皇时,有人为了迎合始皇帝的秦为水德之说,举例说“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史记?封禅书》)秦统一后能以水德代表秦,表明秦国君王可能曾崇拜过黑帝。从表面上看,秦人奉祀的诸位上帝之间是平等的,并无君臣尊卑之别,“唯雍四?,上帝为尊。”(《史记?封禅书》)即为明证。秦人的上帝观念,既与秦族的原始多神崇拜有着剪不断的脐带渊源,更与春秋战国时期五霸相争、七雄割据的分裂现实有广泛的联系。 3.上帝人格化。在秦人看来,天上的上帝不过是地上的天子、诸侯的倒影而已。因此,秦人的上帝具有人的特征,特别是具有统治者的特征。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穆公继位后,重病了一场,昏睡五昼夜,醒来后自称梦见了上帝,上帝命令他引兵去平息晋国内乱。上帝在这里成了发号施令的君主。巫师警告人们不要在子时卜筮,以免妨害“上皇”;加害“上皇”必招致灭顶之灾 ① 。上帝虽然威严不容侵犯,上帝的儿子却是经常下凡骚扰民间姑娘的风流鬼,搞得民女不得安宁 ② 。秦文化的原始性、质朴性和直观性,使得秦人塑造的上帝更多地人格化,而远非那种全仁全德、远离人间的理性上帝。 在云梦秦简《日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秦人已经接受了周人“天”的概念,并使“天”与“上帝”具有同一内涵 ③ 。“天”主掌万物的生杀予夺大权,“天”可以通过震坏高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感情。秦人的上帝信仰,综合地反映了秦文化的混合特质:秦族固有的游牧民族多神教和西戎文化是秦文化的基础,殷人“帝”的观念与周人“天”的思想则被秦文化吸引为新的宗教养分。秦人一方面顽固地保持着其传统文化成分,直至统一六国;另一方面则大胆吸取殷周文化的营养,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混合型的秦文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