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孝公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秦孝公分类:【文化精萃】 战国时秦国国君。名渠梁。公元前361―前338年在位。重用当时法家著名代表人物商鞅,于秦孝公三年(前359)和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在秦国推行了二十余年的改革,成为战国时期最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事件。秦孝公推行变法改革的主要内容为: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按军功授爵禄。建立县制。在全国设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奖励耕织,鼓励个体农民生产,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此外,还在秦境内统一度、量、衡等。秦孝公通过商鞅变法,废除了秦国的旧制度,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秦都从雍(今陕西凤翔)迁至咸阳(今陕西咸阳)。秦孝公在位期间,对魏国发动数次战争。其中,孝公二十二年(前340),由商鞅率军攻魏,大破魏军,并俘获魏公子?。秦国通过对魏国的战争,扩大了疆域,开始了向东的发展。由于秦孝公实行的变法改革持久而彻底,因此,在他死后,尽管商鞅及其家族惨遭杀害,但新法继续实行。秦孝公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在秦国实行封建制的变法改革,不仅使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盛的国家,而且为秦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