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秦文化的发展历程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秦文化的发展历程

分类:【传统文化】

《史记?秦本纪》载,秦人祖先是传说的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女修,她吞玄鸟陨卵而生子。学者普遍认为,这反映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阶段的情形。秦文化的开端,起码可以追溯到这时。此后,秦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三大时期五个阶段――

第一期:秦族时期。此期分两个阶段:

  一、传说阶段;

  二、实证阶段;

第二期:秦国时期。此期亦分两个阶段:

  三、周化阶段;

  四、法家化阶段;

第三期:秦朝时期。此期仅作一个阶段:

  五、传布全国阶段。

上述的分期,是依据秦文化自身发展中显示出的特征为标准来划分的。关于秦文化发展的三大时期,界限极明显,用不着多费笔墨;而五个阶段的划分,牵扯具体问题较多,需再略作说明。

秦族时期的传说阶段,自女修至大骆。其传承关系如下图所示:

通过零星的材料可知,此阶段秦人以“调训鸟兽”见长,并“善御”。有人据此认为秦人祖先是以畜牧为主的游牧部族。

秦族时期的实证阶段,自非子至庄公,其间历秦侯、公伯、秦仲,共五代。文献记载,非子曾为周孝王“主马于渭之间”(今陕西宝鸡县西渭水与水会合处一带),被“分土为附庸”,并“邑之秦”(即在秦地筑城,其地望或说在今甘肃清水县东之秦宁,或说在该县西之盲故亭),号称“秦嬴”。有人认为,这标志着秦政权已经“草创”。前不久,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及北京大学考古系的工作人员,在甘肃天水地区的甘谷县毛家坪和天水县董家坪,发掘了属于西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从而向我们揭示了西周时期秦文化的某些基本特征。

我们之所以把此阶段称为实证阶段,即谓其有考古实物证据之意。在这之前,仅有传闻,而无实证。

秦国时期的周化阶段,自襄公至献公,共24代君主(不享国者除外)。此阶段以秦人吸收、继承周文化为特征。考古资料表明,秦人吸收周文化,早在西周时已经开始,但大量地全面地吸取继承,则在秦文公十六年(前750)取得对戎战争胜利、“收周余民”之后。从此,可以说开始了一种“秦人周化”运动。其结果,导致了穆公时代的繁荣强盛,秦国步入春秋霸主的行列,史称“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春秋后期至战国初,秦一度衰落。这实际也是秦所继承的周文化日暮穷途的反映。不过,自简公时的“初租禾”、“令吏初带剑”,到献公时“止从死”、“为户籍相伍”等一系列改革,却揭开了秦文化大变革的序幕。

秦国时期的法家化阶段,自孝公至统一前,共历7代君主。这一阶段时间虽不算长,但却非常重要。秦文化至此因商鞅变法而被注入了新的生命――法家思想,从而使之发生了质的飞跃。通常人们所看到的秦文化的一些特征,如“刻薄寡恩”、“严刑峻法”、“尚首功”等等,实际上均是此阶段的特征。秦最终并吞六国,一统天下,即此阶段文化大变局的直接产物。

秦朝时期(前221―前206)因时间短暂,仅划作一个阶段。它既与“秦族时期”、“秦国时期”并列为一个大的时期,又与秦族时期、秦国时期各自的两个阶段并列,为秦文化发展的五阶段之一。这是秦文化传播全国的阶段。尽管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相当激烈的地域文化冲突,但秦文化依靠强大的军事、政治力量,毕竟成为一种统治文化。特别是大一统集权制的秦文化模式,一直沿续了2000余年。从这种意义上讲,秦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常青之树,其深远影响是任何其它地域文化所无法相比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17: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