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昭襄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秦昭襄王分类:【文化精萃】 战国时秦国国君。即秦昭王,名稷。秦武王妃之子。公元前306―前251年在位,继位前,曾在燕国作人质,后被燕送回秦国。武王死后,在赵武灵王支持下继秦国君位。在位长达56年,继续实行商鞅变法以来的各项政策、法令,发展秦国经济,巩固秦惠文王以来秦国在对东方六国战争中夺得的大片疆域,保持了强盛的国力。秦昭襄王继位初年,由于其母宣太后当权,任用贵族樗里疾、外戚魏冉为相,形成以宣太后、魏冉为首的魏冉、樗里疾、公子显,公子悝“四贵”集团,长期把持朝政,独断专行,君权相对削弱,昭王四十一年(前266),任范睢为相,废太后,罢“四贵”,整顿内政,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使封建地主阶级专政再度得加强,封建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从昭王四十五年(前262)开始,秦、赵两国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进行了战国以来规模最大的长平之战,秦消灭赵军40万人,获全胜。至此,东方六国在军事上再也没有能与秦抗衡的国家。秦昭襄王在位期间,基本上奠定了秦统一中国的战略格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