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陵铜车马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秦陵铜车马分类:【传统文化】 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品。1980年12月出土于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封土西侧20米处一车马陪葬坑。共两乘,出土时作一前一后纵行西向排列。两乘车马先后经过五年的修复,已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展出。秦陵铜车马是按照秦始皇帝乘御车马的二分之一大小制作的,两车均为单辕双轮,四马驾车。一号铜车马通长225厘米,高168厘米,车舆为横长方形,宽74厘米、进深48.5厘米。舆的前、左、右三面立栏板,后面辟门。前栏板顶端有轼,轼背有两根长33.5至37厘米呈条带状的绥,舆内立一十字形伞座,座上插一长柄铜伞,高114厘米,略呈拱形,伞盖由一块圆形铜板制成,直径122厘米、厚0.3至0.4厘米。伞下站有立姿御官俑一件,头戴?冠,身着双层长襦,足登方口齐头翘尖屦,腰际佩剑和璧,身高92厘米,重70.6公斤,他昂首挺胸,面带微笑,两臂平举,双手揽辔。一号车轼前有一承弓器,上挂一铜弩。车右栏板内侧盾匣内装一铜盾,舆内还有铜矢匣、矢?、铜镞及带盖铜方壶、铜折页等。二号铜车马通长371.1厘米、高106.2厘米。车舆分前后两部分,前室近正方形,宽35厘米、进深35厘米,前室前边及左右两侧装有阑板,左侧开门,供御官上下。御官俑高51厘米,身穿长襦,脑后梳扁髻,头戴?冠,腰际佩剑,双臂前举,手中紧握马辔,目光前视,脸带谦恭的笑容,坐于前室。车舆后室左右辟窗,车门在后,广78厘米、进深78厘米,上有椭圆形长檐篷盖,盖长178厘米、宽129厘米,把舆的前后两部分都罩于篷盖下。车主人在后室即能坐乘,又可卧息,舆内置铜方壶一个、铜折页一件。一、二号铜车马的挽具?具齐全,系驾关系清楚。两车均为单辕,辕前端缚有衡,衡上缚有双轭。 左右服马颈部各驾一轭,两轭内侧 上各连接一条单?,服马负轭牵动着衡、辕引车以行。左右骖马亦各有一条单?,成扁平的条带形,?的前段弯曲成一近似椭圆形套环,套环套于左右骖马胸部,后端分别系结于车舆后室舆底左右轸内侧的桄上。一、二号铜马车控御马的?具主要是辔、缰、策、衔、橛。每乘车前四匹铜马,每马各有两条辔绳,四马八辔,左右骖马的内外辔及服马的外辔均握于御官手中,即所谓“四牡孔阜,六辔在手”。在两乘铜车马的?具上,还发现了一些朱书或錾刻的文字。一号车马?具上发现文字29处共49字,二号车马?具上发现文字15处共26字。文字均为秦小篆,内容为编号,如辔绳上朱书“ 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侧出土了两组大型铜车马,发现地点距秦陵宫城80米左右,属内城范围。发掘深度为7米,前后纵列两车,面西排列,车上各有1名御手,共出土2车8马2人,全部为青铜制成,并配以金银饰物。前车为开道车,出土时损坏最大,修复较晚,后车为皇帝出巡车,1983年修复展出。御手均长襦束带,扁髻高冠,手握马缰,前车站立,后车跪坐,形态逼真,堪称国宝。八匹铜马,膘肥臀圆,身长1.2米,高0.72米,铜车长2.5米,单辕车,车上有方形车厢,宽1米,进深1.2米,前有扶手,后有车门,上有棚盖,门盖表面绘着流云和几何形彩色花纹,车上各种纹饰,或薄如纸,或细如丝,精美绝伦,反映了古代中国工艺大匠的高超冶制水平。如今两乘铜车马均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院内东南侧的“铜车马馆”展出。 秦彩绘铜塑。1980年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共二乘,每乘马四,御者一,大小约为实物的二分之一,饰物华贵,彩绘典雅。其中修复的二号铜车马,通长328.4厘米,高104.2厘米,总重1241公斤,由大小3462个部件组成(包括黄金件737个,白银件983个);车有舆室,御者跽坐于舆前室,长袍束带,双手执辔,聚精会神注视前方;四马昂首挺胸,给人以神骏欲奔之感。其造型之精美,工艺之精湛,形体之宏大,充分展示了秦代雕塑高超的艺术水平,许多专家学者誉之为“青铜之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