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空海使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空海使唐分类:【文化精萃】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两位齐名的杰出人物,那就是唐代高僧鉴真和日本入唐僧空海。他们为弘扬唐代的先进文化、推动日本文化的进步,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关于鉴真的事迹,可参见“星宿灿烂”章,这儿介绍一下空海。 空海于774年诞生在日本赞岐国(今四国香川县)多度郡一个豪族家庭。父佐伯直田、母阿刀玉衣。空海是他们的第三个男孩,生后甚得父母欢心,取名“贵物”,幼名“真鱼”。 七世纪至九世纪正是日本朝廷积极引进中国先进的政治、典章与文化时期。至空海出生前,已派出遣隋使四次、遣唐使十六批。由于中国文化源源不断输入日本,加之753年鉴真东渡成功,直接带去中国文化,所以,空海生活的时代正适日本文化上升期。空海的家乡赞岐国正处当时先进文化地区,使青少年的空海能得天独厚更多地吸取中国先进文化的营养。 幼年的空海聪慧机敏,五六岁时就被乡里称作神童。最初接受的儒学教育,主要得益于其舅父阿刀大足。大足熟谙中国儒家教典,后成为桓武天皇皇太子伊予亲王的儒学教师。空海自幼随舅父学论语、孝经、史传等。另一方面,又受到家庭佛教信仰的熏陶。佐伯氏和阿刀氏在家乡都建有自己的寺院善通寺和海崖寺。小真鱼经常随父出入善通寺,寺内香烟缭绕和清脆的木鱼声,都使他留连忘返。他在住宅旁边作一小佛龛,用泥捏一小佛像,每日礼拜,如同上课。据说,他五、六岁时曾做一梦,梦见自己坐在宝莲花上,和佛在一起。他非常高兴,经常回味梦境。几年后,父母也做了一个类似的梦。两梦相照,成佐伯家的大喜事。十五岁时,空海随父进京,十八岁升入大学明经科。当时的大学以培养官吏为目的,主要招收中央贵族子弟,所传授的课程也多以儒家思想为主。空海在学期间,主要学习《毛诗》、《尚书》、《左氏春秋》等儒家书籍,接受了严格的培养与训练,为他的汉文造诣打下了牢固的根底。课余时,空海仍好佛教,常习读《虚空藏求闻持法》,毫不懈怠。 两年后空海辍学,先后于阿波大龙岳(现德岛县阿南市大龙寺)、士佐(现高知县)室户岬等环境幽静、人迹罕至的山林幽谷中修行。二十岁成为?尾山石渊寺(今和泉市?尾山施福寺)僧勤操的落发弟子。795年,以勤操为师主,在奈良东大寺戒坛院受具足戒,定法名为空海。797年,二十四岁的空海著《三教指归》三卷。此书取戏曲对话的形式,以豪族兔角家外男游荡儿蛭牙公子改邪归正为主线,对儒、佛、道三教进行判教,而尊佛教为最优秀者。书中描绘的佛教代表人物假名乞儿,实为空海自身,反映了他佛教世界观的最终形成。 自幼年始,空海就仰慕中国文化。受戒时曾于佛前发誓“我入佛道,每求知要,三乘十二别部,心中有疑,未以为决。仰愿诸佛,示我至极。”据说,空海在野山修行时,因一心祈请,在久米寺塔下得善无畏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即《大日经》)。他殚精读诵,却多有疑难,向同道求教,也得不到解答。于是,入唐请益的愿望益发急切。 804年,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一行四舶受命西渡,藤原葛野麻吕为大使,副使石川道益。三十一岁的空海有幸获准入唐求学。同行还有最澄和留学生桔逸势。五月十二日扬帆启航,空海和大使、桔逸势乘第一船,最澄搭第二船。七月六日,行至九州肥前国田浦附近,天气骤变,波吞舵声,火信不通,其它三船不知所向。第一船孤舟颠簸于惊涛骇浪之中,好不容易于八月十日抵福州长溪县赤岸镇海口(今福建霞浦县)。而最澄乘坐的第二船于九月一日漂至明州?县(今浙江宁波)。 不料因赤岸镇地处偏僻,误将他们认作倭寇或海盗,不准登陆,只得再度绕到福州。时已是十月三日了。按惯例,当时的遣唐使团一般不带国书。大使藤原三度陈书,仍未能受到礼遇,结果船被封,人都被赶下船来坐在潮湿沙滩上,一行人陷入窘境。这时大使请通晓汉文的空海代笔,空海遂流畅地写下《与福州观察使入京启》,陈述了上述情况及自己多年的“早寻名法,速遂所志”的志向。观察使阎济美阅后,颇为感动,即令部下协助遣唐使一行,不仅提供资粮与房舍,还亲自与长安联络。十二月二十三日,大使及空海等人终顺利到达长安。空海和桔逸势敕准留学,居住在西明寺。西明寺乃唐高宗李治时仿天竺祗园精舍所建的一名刹,曾有大殿十三所,以著名的道宣律师为上座,选择在京的高僧居于其内。而且,它与日本学问僧的关系甚为密切,来唐留学的僧人、学生大多住于此寺。空海早就憧憬这座寺院,现不仅目睹了它的真容,还在寺中生活、学习,其欢悦兴奋的心情是可以想见的。空海首先拜会了777年人唐学习、在此居住的日本高僧永忠,了解到长安佛教的进展情况,并结识了一代名僧惠果大师。此后,空海主要以惠果为师,虔诚地学习真言密教。 惠果是中国密宗第四代阿贽梨,住持青龙寺,经代宗、德宗、顺宗三代,是唐代著名的“三朝国师”,声望极高。空海初到青龙寺拜谒惠果时,两人一见如故,谈法论宗,非常契合。惠果言“我先知汝来,相待久矣。今日相见,大好大好。报命欲竭,无人付法,必须速办香华,入灌顶坛”。惠果不仅圆满回答了空海入唐前感到困惑的问题,而且将金刚、胎藏两部密法全部传与空海,“犹如泻瓶”,为空海授两界灌顶及阿贽梨位的传法灌顶,赠法号“遍照金刚”。还命宫廷著名画工李真等十人,精心图绘金刚、胎藏界大曼荼罗十铺,让铸工新造真言道具九具;并将金刚智从南天竺持来的佛舍利八十粒,白檀佛菩萨金刚天像、白?金刚界曼荼罗一百二十尊、白螺具一口等七种转赠空海,其它还有健牾谷子袈裟一领、碧琉璃供养碗、琥珀供养碗等六种。希望空海“早归本乡,以奉国家,流布天下,增苍山福”。可见惠果对空海的器重、付法的殷切,师徒的情谊亦非一般。此外,惠果也教授了空海梵文,使之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会梵语的学者。805年,惠果圆寂。空海受众僧之托撰写碑文。他以真挚的语言赞颂了惠果大师一生的成就,追叙了传法的经过,倾吐师徒间的深情。 空海滞华二年,此间除追随惠果习佛学外,还历访长安城内有学之士,研修中国史书、诗韵,广泛搜求经典、文学、医学、天文、工艺等方面的书籍,同文人学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临归国之际,他们互赠诗文,依依之情跃然纸上。 806年,空海与桔逸势满载着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及大批珍贵文物书籍回国。归国后,空海以他渊博的学识、卓越的诗文、书法才能及炽热的信仰,博得日本四代天皇的宠遇,对他尔后开创日本密宗及其它事业起到很大作用。810年,经上奏天皇,在高雄山寺严修《仁王经》大法,为镇护国家进行祈祷,这是空海首次建坛修法。以后德誉渐渐传到四方,诸大寺学僧争相前来问学。812年十一月至十二月,空海在高雄山寺举行第一次公开的结缘灌顶仪式,为包括已成为内供奉、享有很高威望的最澄大师在内,共计一百六十余人接受了灌顶。因当时两人地位悬殊,曾引起佛教界的轰动。816年,蒙嵯峨天皇敕许,开始营建高野山金刚峰寺。关于空海为什么会选中高野山作为真言道场,日本民间还有一段传说。空海四十三岁即816年六月十五日时,曾做了一梦。他梦见自己右手握密宗法具三钴杵,站在明州港口海岸,正待乘船归国。他对欢送的人们说,回国后我要在三钴杵掉落的地方建造密宗圣地。说着将三钴杵向日本方向扔去,结果三钴杵如同长上翅膀一直飞向远方。正待他四处找不到三钴杵落地地点时,忽见一位老者带着一只黑狗和一只白狗走了过来,他急忙探问,那老者却一声不响径自走去。两只小狗却留在空海身边,舔舔他的裤角,然后向另一方向跑去。空海紧追其后,来至一座山峰,忽见那只三钴杵卡在松枝上。凭着他年轻时游历各地山川的经历,他知道这里叫高野山。醒后,空海回想梦中的情景,拟定建造密宗圣地的计划,决定向嵯峨天皇上奏,请赐高野山之地。七月七日终得准奏。当然,以上所讲不过是有关空海传说的一则故事。823年,嵯峨天皇又下诏赐京都东寺作为传布真言密宗的永久基地,赐号“教王护国寺”。以后,大师以这两寺作真言宗的根本道场,盛弘密宗。时至今日,两寺仍为日本真言宗两大本山,每年数以万计的香客沿着盘旋之路,来至誉为“六根清净之山”进香。835年三月,空海在金刚峰寺圆寂,年六十二岁。谥号“弘法大师”。 空海的一生,不仅将纯正的中国真言密教传入日本,在传播语言、书法、教育等唐文化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也超过前人。 语言文学方面,空海游学唐时,获崔融《新唐诗格》、王昌龄《诗格》、元兢《髓脑》、皎然《诗议》等书而归。后效仿唐《开元文字音义》,编写了日本第一部汉语辞典《篆隶万象名义》,篆、隶两书对照,注有简明音义,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宝贵资料。所著《文镜秘府论》,详细介绍了唐诗的格律音韵、创作规律及诗歌理论等,文约意广,说理深刻,分有天地东西南北六卷,辑录了不少唐代文人的佳篇,保存了许多中国语言学和音韵学的重要资料。因所引用的佳篇原作已多散佚,所以空海一书又是中国文学史书的要籍。 空海尤擅书法,他与嵯峨天皇、桔逸势并称日本“三圣”。据说,空海在唐留学期间,曾被召入宫,补写宫墙上残缺不全的王羲之墨迹。他挥洒自如,其笔法与王羲之原迹维妙维肖,而且其真、草、隶、篆、行五体字运笔娴熟,轰动了唐宫,令公卿学士赞叹不已,从此得“五笔和尚”美称。嵯峨天皇也十分喜爱大师的诗文书画,屡次下诏招请。两人共同谈论诗文,切磋技艺,常常忘记尊卑之别。空海的书法是把颜真卿、王羲之两家风格糅为一体,采其所长,独成一家。其真迹《风信帖》(即空海写给最澄的信件,由书信开头“风信”两字而得名),开拓了日本书法的视野,被视国宝,珍藏在京都。他所写的《执笔法使笔法》也有刊本传世。书法艺术在日本又称“书道”,历史悠久,而空海正当书道的重要发展时期,有日本书道祖师的尊称。 密教极重造型活动。惠果曾言“真言秘藏经疏隐密,非假图画不能相传”。在空海带回的文物中,包括了大量美术品,它们与以往的显教美术大异其趣,为日本佛教美术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空海带回的金刚智、善无畏、不空、惠果、一行五祖像,成为日本真言宗佛像绘画的参照依据,被密宗寺院多次临摹。五祖像现藏在京都教王护国寺。所带回的1丈6尺的胎藏大曼荼罗和金刚九会曼荼罗是日后两界曼荼罗的规范,而金刚峰寺、东寺内保存至今的塔、佛像、壁画等,不少都参照空海携归的唐物而修建制作的,是日本雕塑史上的代表作。 在教育方面,空海之前,日本学校均以贵族子弟为教育对象。空海受到唐朝民间办学、培养子弟的启发,决心为平民办学。828年,空海以满腔心血创办了日本第一座平民学校――综艺种智院。由僧俗学者充当教师,除教授儒、佛、道三家经典外,还教阴阳道、法律、工艺、医学、音乐等有关汉学文化和技艺课程。而启蒙教科书则以自汉代以来流行于民间的《急就篇》为主。学校为保证贫困学生的学习,还免费提供食宿。综艺种智院虽因种种原因于847年停办,但它的出现就意味着对旧有教育制度的重大变革,在日本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空海还参与了造福于人民的赞岐国万浓池水利工程和摄津港(神户港)的扩建工程。万浓池是一个防备水患兼灌溉之用的水库。水面宽广,池深坝高。因多年失修于816年溃决,急待根治。但工程浩大,一直进展不利。821年国司上奏朝廷,要求将空海补任筑池别当,其请愿状言“百姓敬仰空海如父母,如果听到法师前来,郡内百姓必蜂涌而至”。当然,这是希望借助大师的威望和影响,来达到动员和组织民众的力量,但也从中反映了空海与民众的密切关系。那时,空海已为传灯大法师,相当三位阶僧官,并兼内供奉,可以自由出入宫中。尽管如此,空海仍欣然领命,积极投入,经数月的努力而胜利完工。 空海是倍受日本人民尊敬的高僧大德,又是一位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中日友好的先驱。为了永久纪念他的功绩,经空海故乡的香川、德岛、爱媛、高知四县提议,与我国西安市的合作,于1981年5月开始在西安青龙寺遗址修建空海纪念碑。1982年7月竣工。碑身共三层,以空海坐像形态为基础;仿唐塔砖结构,每层之间用青砖出檐。碑顶用圆、三角、四方等形体表示五轮,四周栏板构成波浪图案,象征着空海名字和泛海求法的意义。整个纪念碑造形奇特、稳重大方、自然清净。纪念碑建成后,受到中日各界人士的好评。日本建筑师山本忠司题词为“高艺术、深友情”,表达了对该碑的赞许及对大师的怀念。 继空海纪念碑后,1982年日本真言宗各派本山、日中友好真言宗协会与西安市再度合作,于青龙寺遗址共建惠果空海纪念堂,1984年竣工。整个殿体高大雄伟,具有浓郁的唐代建筑风格。它将同空海纪念碑、扬州鉴真纪念堂等建筑物一样,永远是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