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穿裙子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穿裙子礼分类:【传统文化】 旧时滇西北纳西、普米族女子成年礼仪。与男子成丁礼仪一起,并称“穿裙子礼和穿裤子礼”。一般在男女13岁举行。宁蒗地区纳西族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仪式颇为隆重。届时,行礼者家中火塘燃起熊熊大火,灶神前陈设供品,祈求护佑行礼者健康成长。行礼时,行礼者为女的站于火塘右侧,为男的站于左侧木柱旁,脚踏一只猪膘和一袋大米,女子由母亲为她脱去旧长衫,换上新短衣、百褶长裙,系扎花腰带,裹缠包头巾;男子则由舅父为之脱去旧长衫,换上新长袍、新长裤,系扎腰带及扣戴帽子。接着,由巫师祝词,参加仪式的亲友亦表示一番祝贺。行礼者须向母亲、舅父及亲朋长辈们叩头,长辈们等则赠以首饰或钱币。普米族于每年农历十月初八举行,届时,全村寨男女少年携带葵花子分别去男女行礼者家中唱歌跳舞以示庆贺,晚上则留下与同性行礼者同宿。翌日晨,行礼者祭锅庄后更换新装,再在友伴陪同下到村寨内各家叩头致谢。兰坪、永胜等地普米族的仪式有所简化。经此仪式,少年男女方始表示长大成人,可以参加主要的生产劳动和社交活动。 旧时男女少年被承认为社会正式成员的仪式。二者并称为 “成丁礼” 。始于新石器时代,流行于世界许多民族之中。我国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和兰坪、永胜等县纳西、普米族的男女少年于13岁以后举行。纳西族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普米族则是在每年的十月初八举行。届时在行礼者家中燃起熊熊塘火,锅桩石前摆设供品,祈祷行礼者幸福吉祥。行礼者若是男少年,站在火塘的左侧;若是女少年则站于右侧,脚踏一只猪膘和一袋大米。男少年由舅父替他脱下旧长衫,换上新长袍、新长裤,系上腰带,并戴上帽子; 女少年则由母亲替她脱去旧长衫,换上新短衣,穿百褶长裙,系扎花腰带,并裹上头巾。然后向舅父、母亲及亲友长辈叩头致敬,亲友长辈则赠以银钱、首饰等表示祝贺,全村少年也携带葵花子等聚集到行礼者家中,唱歌跳舞,以示庆祝。经过此仪式后,男女少年就可正式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交活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