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突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突厥分类:【传统文化】 古族名,国名。阿尔泰山一带游牧民族,统治者姓阿史那,以锻铁著名。以阿尔泰山(古称金山)状似兕牟,方言称兕牟为突厥,因以名其部。西魏废帝二年,土门建立突厥汗国,称伊利可汗。次年于杆可汗立,吞并邻族,占地东西万里,南北五六千里,设可汗庭于都斤山(在今鄂尔浑河上游)。创文字,立官制,与中原交流频繁。隋及唐初,据有漠北东西万里之地,分为东西二部。东突厥力量强大,常侵扰唐北方边州。唐太宗于贞观四年(630年)征灭之。随后东突厥贵族职合反唐,到默啜时期又强盛起来,仍为唐之边患。玄宗天宝四年(745年),东突厥为回鹘所灭。 古民族名。史称突厥为 “匈奴别种” 或 “平凉杂胡”,实际上是北朝时铁勒部的一支,属古代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民族。公元六世纪初叶,游牧于金山 (今阿尔泰山) 一带,因金山形似兜鍪,古突厥语称兜鍪为“突厥”,故以山为号。据 《周书?异域传》,突厥曾被邻国灭族,只有一幼儿,兵不忍杀,乃断其手臂,弃草泽中。有雌狼以肉喂养幼儿,及长,雌狼与之交配,遂有身孕。不久,产下十男,这就是后来突厥族的祖先。故突厥人的旗纛之上,必建金狼头,志不忘旧。突厥人被发左衽,穹庐毡帐,逐水草迁徙,以畜牧射猎为生,但却善锻 (打铁),曾臣属于蠕蠕 (即柔然,南北朝时称霸蒙古草原的民族),为其铁工和锻奴。至酋长土门时,突厥击败蠕蠕,建立汗国,开始崛起,成为继匈奴、鲜卑、蠕蠕之后雄踞北方草原的霸主。据 《北史?突厥传》,突厥可汗刚即位时,由近侍重臣抬着他随日转九回,每回大家都要下拜,拜完后扶他上马,然后用帛绞其颈,看其快断气时才松手,问: “你能作几年可汗?”可汗神志不清,随口乱说,大家便根据所言,来决定他在位时间的长短。北朝后期,北周和北齐争相与突厥和亲,结以为援,突厥汗国达到极盛,拥有弯弓之士数十万,其疆域东起辽海,西达里海,南至塞外,北至贝加尔湖。突厥本无文字,后来创造了一种拼音文字,字母约有四十个。十九世纪末,俄罗斯学者发现了公元八世纪突厥人所立的石碑,才揭开突厥文之谜。隋文帝统一南北后,突厥汗国开始日落西山,由于内部的残杀争斗,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隋末唐初,唐高祖为了取得东突厥的支持,曾向其称臣纳贡。唐太宗刚即位时,东突厥以唐王朝不恭,兴兵南下,进逼渭水北岸,长安震动。唐太宗亲到渭水便桥,与颉利可汗重申旧盟,才暂时了解这一桩公案。四年后,唐太宗趁东突厥内乱之机,派大将李靖北伐,生俘颉利可汗,东突厥亡国,最后被新崛起的回纥彻底击败。西突厥曾经称霸西域,后也为唐将所灭。 古族名、国名。广义包括铁勒、突厥各部落, 狭义则专指突厥汗国。六世纪初兴起于金山(今阿尔泰山)西南麓, 为一游牧部落。其名称据说由突厥语Turkut一字的单数Turk而来。含义一谓系小山羊、小牛或强有力之意;另谓金山形似古代战盔兜鍪, 因当地俗语呼兜鍪为突厥, 故以为名。初起时先属于柔然, 为其煅工。首领姓阿史那。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在首领 * 土门的领导下,南并天山北的铁勒,收其众5万余落。废帝元年(552)又东灭漠北柔然,自称伊利可汗, 建立突厥汗国, 树牙于都斤山(又作乌德硭山, 今杭爱山支脉)。疆域最广时东起辽水,西抵里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抵阿姆河南。有文字(突厥文)、官制、刑法和税法。北朝统治者争与通婚,引以为援,和内地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隋开皇二年(582),分裂为东、西二突厥。 6世纪后出现于中国北方和西北的民族。最初有10个氏族(姓),其中以阿史那氏最强。可汗均出此氏族。曾游牧于高昌北山(今天山东部博格达山)一带,能冶铁。5世纪中叶,柔然占据高昌,突厥遂迁至金山(阿尔泰山)南麓,为柔然的铁工。6世纪初,柔然衰落,突厥在阿史那土门率领下遂兴起壮大。546年,击败高车,并正式摆脱柔然控制,向外扩展势力。551年土门娶西魏长乐公主为妻,552年土门又大败柔然,自称伊利可汗,是为突厥汗国立国之始,建牙帐于于都斤山(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 其后6世纪60年代木杆可汗时,消灭柔然、 哒,东逐契丹,控制了整个北方到中亚地区,为突厥最强盛时期。80年代突厥内讧,分裂为东突厥汗国与西突厥汗国 * 。 广义包括突厥、铁勒、回纥等部落;狭义专指6世纪中叶至8世纪中叶的突厥。游牧于金山(今阿勒泰山)之阳,因金山形似兜鍪(古代战盔),其俗谓兜鍪为突厥,因以为部落名。11世纪70年代成书的《突厥大辞典》释之为“最成熟最旺盛之时”。初臣于柔然,为其锻奴,首领阿史那土门时其部渐盛,于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击破铁勒,降五万余落。废帝元年(552),重创柔然汗国, 自立为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国。置汗庭于漠北高原鄂尔浑河流域的郁都军山(一作于都斤山、乌德硭山,今杭爱山支脉)。疆域最广时东起辽水,西抵里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抵阿姆河南。控中西交通要冲及丝绸贸易之路,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过重要作用。隋开皇三年(583,一作二年),西面可汗达头联合阿波、贪汗等共同反对沙本略可汗,在西部宣布独立,使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二部分。有官制、刑法、税法、文字(突厥文)。可汗地位最尊,皆出于阿史那氏族。下有小可汗、叶护、设、特勤、俟利发、俟斤、吐屯、发等官职,共分28等。大小官职由氏族酋长、部落首领等贵族阶层世袭。其社会性质,学术界尚无定论。虽存在牧主占有奴、婢的现象,仍不足据以断定其为奴隶社会。突厥民众居穹庐(毡帐)、食肉酪,披发左衽,逐水草迁徙。宗教信仰颇为庞杂。除萨满教在东西突厥均流行外,祆教和景教仅流行于西突厥,而东西突厥统治者亦多有皈依佛教者。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