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立体主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立体主义分类:【文化精萃】 也称“立体派”。1907年至1914年间出现于法国画坛的近代美术的一个流派。原是受塞尚绘画思想启示,由毕卡索和勃拉克创立的绘画运动,后来广泛影响建筑、雕刻、工艺、舞台美术等。他们把一切物体形象破坏和解体,然后加以主观的组成。不但把自然形体分解为几何切面,并互相重叠,又发展到一个画面上同时表现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如把人像的正侧两面同时表现等;或将纸片等实物粘贴构成支离破碎的画面。代表画家有毕卡索、勃拉克、格里斯等。 20世纪初兴起于法国的现代美术流派。由毕加索(Pablo Ruiz Picasso 1881―1973)和勃拉克(Georges Braque 1882―1963)所开创。立体主义继承了塞尚的艺术探索,他们反对传统的一系列摹拟自然的艺术理论,诸如透视法、体积表现法、明暗对照法等,把体和面的表现放在首位。他们将自然物象分解为几何切面,使它们在画面上交错、重叠,使视觉与知识的经验合而为一,来表现物体内在的、视力看不到的结构。“立体主义”这个词产生于1908年,在这一年的美术展览会上,批评家们曾讥讽勃拉克的《艾斯塔克的房子》是由立方体组成的。但真正预示立体主义新风格的是毕加索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立体主义运动通常可以分为三大阶段:1906―1909年主要是受塞尚艺术思想及非洲黑人雕刻影响的时期,塞尚的“要用圆柱体、圆球体、圆锥体来表现自然”这句话,成了立体主义所追求的目标。1909―1912年是分析立体主义时期。这时期的立体主义作品多以几何切面来分解自然物象,用极其简单的色彩(多用黄褐色、赭色、灰色、奶油色、绿色或蓝色)描绘一些乐器、瓶子、水壶、玻璃杯、报纸、人脸及人体等静物和人像的主题。这是为了不分散观者对画家的基本着眼点一形体结构本身一的注意力。有时还把表现性的主题和文字相混合,来强调画家的抽象思维。1912年以后,立体主义运动进入第三阶段,通常称为综合的立体主义。这时,色彩在画面上起了有力的作用,但形体仍是支离破碎的,只是更富有装饰性。拼贴手法的采用,是综合立体主义的特点之一,它扩大和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手段,把画面上拼贴的实物与所画的部分溶合在一起,使作品产生一种富有触觉的质地感,并进一步加强了画面构图的变化。立体主义主要是一种绘画上的风格,但对20世纪的雕刻、建筑、工艺设计、舞台美术等也都产生了广泛的深远的影响。立体主义的代表画家主要有:毕加索、勃拉克、莱热(FernandLeger 1881―1955)、格里斯(Juan Gris 1887―1927)等。立体主义雕塑家主要有:布朗库西(ConstantinBrancusi 1876―1957 )、 杜桑―维龙 ( RaymondDuchamp―Villon 1876―1918)、冈察列兹(Julio Gon-zalez 1876―1942)、阿契本科(Alexander Archipenko1887―1964)、享利?劳伦斯(Henri Laurens 1885―1954)、利普西茨(Jacques Lipchitz 1891―1973)等人。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