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立房与上梁仪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立房与上梁仪式分类:【中国民俗】 立房仪式也就是新居落成的庆典仪式。在贵州各民族中,这是红白喜事的红喜事中仅次于婚礼的一种喜庆仪式。届时,主人要备办酒席,各路亲友前来送礼、庆贺。至亲,比如岳父家、舅舅家以及已出嫁的姑妈和姐姐妹妹家都要邀约家族和朋友一起,敲锣打鼓吹唢呐或芦笙前来庆贺。在布依等民族中,新房主人的岳父家要送来一根大梁和缠梁红布,并送来一些抛梁粑。 在好些民族中,房梁由舅家送来(苗族由舅家或姑妈家送来)。有的民族对砍梁木非常讲究。如侗族认为用椿树作大梁最吉利,其次为杉木。选择梁木,要到新宅东面山上,要选择那种一兜长出两棵以上(多为再生木)树丛中的一棵。砍梁时要备香纸祭树根,砍倒后在树桩上放一枚铜钱或硬币,以示买梁。砍梁木的人选必须是已育有男孩的中年男子。砍树当天,出门忌见妇女,故常于五更天便出门。梁木制作也要请育过男孩的木匠师傅发墨线后才开斧动锯刨制。贵州施秉、岑巩等地的苗族和土家族,梁木要用偷砍的木料来做,如果不用偷来的木料,据说对住户不利。偷木料时不怕木料主人发现和责骂,认为越骂反而越好。上梁仪式过程各民族大同小异。这里以布依族上梁习俗为例,对仪式的全过程进行描述,以见一斑。 首先是择吉日。布依族中,庆典日子需请阴阳先生或布摩择定。在庆典日的前一两天,木匠师傅已把柱子和穿枋穿斗成排扇,以堂屋为中心,柱脚朝里柱尖朝外平放在地上。立房当日的清早,木匠师傅在堂屋的神龛处设案祭祀鲁班先师和祖宗,布依族称之为“祭先”,祈求鲁班先师保佑立房平安,保佑主人和工匠日后顺利,家业发达。这时,帮忙立房的寨邻和众亲友们用绳子、竹套等套住柱子顶端,各就各位,拉住绳子和竹竿,听候木匠师傅的命令。木匠师傅祭祀完毕,大喊一声:“起!”顿时,鞭炮声、鼓乐声齐鸣。众亲友齐声附和着木匠师傅,有的拉紧绳子,有的从柱子下面使劲往上抬,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两边的排扇立起来,再穿斗上楼枕,把房架固定。在新居周围,挤满了妇女、儿童、老年人和吹鼓手们,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唢呐声欢快激越,在为立房的男人们加油鼓劲。 房架立好后,大约就到了正午时分,主人忙安排众亲友吃中饭,以便进入下一个仪式程序―――上梁。 沿河县土家族上梁仪式 (张桂林 摄) 吃完中午饭,众亲友重新聚集到新房处。这时,除本寨乡亲和已于头天晚上先期到达的至亲好友外,还有很多闻讯刚刚从各地陆续赶来参加庆典的亲戚朋友。吹鼓手们吹奏得更起劲更热烈了。在新房的中堂,木匠师傅正在木马上紧张地加工大梁。主人在中堂供桌上摆上供品,再次祭供祖先和鲁班先师。木匠师傅手拿斧头和凿子,主人则跪在神案前。木匠祷告后,诵《开梁头歌》,主人则作相应的应答。 木匠:“一开梁头,主家儿孙辈辈中诸侯;千年发富,万年生辉。主人家要富还是要贵?” 主人答:“富贵都要!” 木匠师傅于是用斧凿开凿梁头,主人用衣兜将木渣接住。 木匠又唱:“二开梁腰,主家儿孙代代佩金刀;三开梁尾,主家儿孙代代仕高位。主人家要武还是要文?” 主人答:“文武都要!”又接住木渣。 开梁仪式结束,木匠开始加工大梁。加工完毕,木匠在大梁中央包上一个红梁包。首先将一枚银圆扎进大梁的中心线,然后将两支毛笔、两锭墨、一个小碟、一小包茶叶以及一本头大尾大(即农历正月和腊月都大)的历书放在一起,用一叠纸钱盖好,然后,用一块方形红布包成菱形,四角用银圆扎好固定在大梁中心。菱形的四角吊上用五色彩线扎成的耍须。梁包中包进的物品含有对主人家儿孙代代丰衣足食、发财致富、飞黄腾达的良好祝愿。之后,又用一匹一丈二尺长的红布(贞丰等地用自织自染的蓝靛土布)缠绕大梁。一边缠一边唱: 福以! 走到中堂看四方,梁头盖起绫罗绸缎一张张。 不提绫罗绸缎犹自可,提起绫罗绸缎根由长: 王母娘来王母娘,生下小姐在各乡。 生下小姐手灵巧,又会织来又会纺。 纺车架在堂屋头,织机摆在屋中央。 一天织得三丈五,两天织有八丈长。 中间织有凤凰舞,两边织有桂花香。 织了三天零三夜,织出绫罗绸缎一张张。 拿到黄河去浸水,布比黄河水流长; 拿到竹竿上去晒,盖过东海太平洋; 拿到染缸去下染,染出绫罗绸缎一张张。 今天绫罗绸缎拿到此,主家拿来盖大梁。 盖了一层又一层,好比金瓦盖麒麟; 盖了一段又一段,好比金瓦盖宫殿。 盖了脚来又盖颠,主家富贵万万年。 缠完大梁,木匠抱来一只大公鸡,站在大梁边唱: 福以! 此鸡,此鸡,此鸡不是平凡鸡, 头戴红冠子,身穿五色六毛衣。 别人拿它无用处,主家拿来站大梁。 福以! 走到中堂看四方,梁上站着一只金凤凰。 不提凤凰犹自可,提起凤凰根由长: 凤凰山上出凤凰,出有三只金凤凰。 一只飞到天上去,指派日月放金光; 一只飞到海中去,统管海洋和大江; 一只心想凡间人,一翅飞来站梁上。 一面点头一面叫,主家富贵与天长! 木匠师傅在唱《凤凰鸡》时,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已经爬到了两边中柱头上,抓住套好梁头的绳子。木匠唱完后,将公鸡放在大梁上站着,然后一声令下:“起!”中柱顶端的小伙子们争先恐后往上拽绳子,几下子就把大梁拉上去上好了。之后,把装满粑粑的口袋吊上去放在两边梁头上。接着,石木二匠分别从两边登上梁头,一边登一边对唱“四句”(即类似《缠梁布歌》、《凤凰鸡》等的祝福歌,俗称“四句”。铜仁一带土家族称“说福事”)。爬到顶部后,骑在梁头上,继续对“四句”。这时,主人跪在两边中柱脚下,牵着衣兜,等待石木二匠抛下“富贵粑粑”。石木二匠到梁头上唱的第一首便是《富贵粑粑》: 福以! 走到堂中看四城,“富贵粑粑”白如银。 不提“富贵粑粑”犹自可,提起“富贵粑粑”有根生: 神农黄帝治五谷,治起五谷养万民。 凡民布依自聪明,精耕细作勤耕耘。 正月十五去要水,二月十五把田耕。 三月十五去下种,四月十五秧苗青。 五月栽秧闹盈盈,六七月间秧封林。 八月稻谷黄铮铮,五谷丰登喜人心。 一线(穗)结有一百颗,一颗称来有半斤。 太阳出来当空照,场上晒谷一层层。 谷子拿到碓窝舂,谷壳脱尽现光身。 呼呼哗哗风车过,颗颗出来白如银。 盘江河水来淘净,杉木甑子大火蒸。 粑粑槽中白生生,粑粑槽中香喷喷。 蜂糖沾手分个个,蜂糖沾手个个分。 捏成富贵粑粑十二个,十二个富贵粑粑亮晶晶。 粑粑拿来做哪样?主家拿它来抛梁。 抛梁粑有大的有小的,大的如碗口,小的如饼干,都画上了五颜六色的图案。唱完,石木二匠师傅抓起大粑粑往跪在地上的主人的衣兜里扔,边扔边唱:“粑粑一对,荣华富贵;粑粑一双,儿孙满堂!”主人一边接一边说:“谢你金言!”之后起立,将粑粑收好。石木二匠一边继续对唱“四句”,一边向参加庆典的亲友人堆中抛撒粑粑。人们群情激昂,争抢着象征吉祥的抛梁粑。这时石木二匠的对“四句”纯粹成了一种智力和口才的竞赛,一个的嗓音刚落,另一个就接上了。看谁的“四句”最多,看谁说的最精彩。听众们欣赏着,品评着,每到精彩处,则报以会心的微笑或喝彩。 “四句”的段子很多。其实好多都是同一个主题的不同唱法。除前面介绍的几首而外,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以吟咏大梁为主题的《大梁歌》: 福以! 远望蓝天亮光光,近看新房喜洋洋。 主家房子修得好,胜过官家高楼房。 房前清清一汪水,好比明镜一面亮晃晃; 房后高高山一座,好比凤凰展翅飞远方。 一不慌来二不忙,三步两步进喜堂。 走进喜堂无别事,主家请我来上梁。 脚踏云梯步步高,手掌仙树摘仙桃。 脚踏云梯步步乘,手掌仙树摘仙星。 不提上梁犹自可,提起上梁有根生: 大梁原是檀香树,原是檀香树一根。 它在太阳月亮宫中长,它在太阳月亮宫中生。 左边叶子有太阳,右边叶子有太阴。 三十六丫朝天长,三十六丫朝地生。 盘古开天那一年,檀香树种降凡间。 日月星辰看见长,地脉龙神看见生。 正月盘芽二月生,二三月间出土生。 三四月间是嫩树,五黄六月树成荫。 八九月间树尖冒,十冬腊月高齐云。 华弥山上长成树,华弥山上长成林。 檀香树木香悠悠,惊动几多凡间人。 人人去找檀香树,不知檀香是哪根。 只有鲁班聪明巧,指定檀香树一根。 大斧砍了三月整,小斧砍了半年余。 砍了头来丢了尖,砍了两头要中间。 三十六人抬上马,四十六人闹喧天。 上梁已毕,万事大吉!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