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童宾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童宾

分类:【传统文化】

又称广利窑神、风火仙师、陶神、火神等,是明末以来景德镇陶瓷业所崇拜的行业神祗之一。许多史书记载确有其人。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他是隶属匠籍、“报火”、“职窑”的童氏家族工匠。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的陶工,当时为朝廷制造大型瓷器,难以按时完工,以身为薪跃入火中,大型瓷器遂制成。因其赴火而死被奉为祖师,其神庙称为“佑陶灵祠”。祠中设有童宾神龛,两侧又供各位师祖,从业者经常前来祭祀叩拜,庙内香火鼎盛,从无间断。

称“风火仙师”、“广利窑神”、“陶神”、“火神”,是明代以来受景德镇瓷业所供奉的行业神。

历史上确有其人,许多文献都有记载。清乾隆年间修订的《浮梁县志》卷四《典礼?群礼》中就录有清雍正年间内务府员外郎总理瓷务唐英所撰《火神传》的有关记载:“神姓童,名宾,字定新,饶元浮梁县人,性刚直,业儒。父母早丧,遂就艺浮地制陶。自唐宋及前明,其役日益盛。万历间,内监潘相奉御董造,派役于民。童氏应报火,族人惧不敢往,神毅然执役。时造大器,累不完工,或受鞭棰,或苦饥羸。神恻然伤之,愿以骨作薪,?器之成,遽跃入火。翌日启窑,果得完器,自是器无弗完者。家人收其余骸,葬凤凰山。相感其诚,立祠祀之,盖距今百数十年矣。”

按记载可知,童宾是明代浮梁里村人,早年曾读过书,父母去世后,就进入瓷业学艺,成为制陶工人。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为制造大器青花花缸,太监潘相任江西矿使到景德镇监督窑务。因为烧制不顺利,很久不能完成任务。烧瓷工人则经常受到官吏的鞭笞,生活每况愈下,童宾见到这种情况,于心不忍,决心牺牲自己来挽救全体工人。于是跳入火窑,终于使得龙缸烧制成功。童宾这种舍己成人的精神赢得人们的尊敬与爱戴,他们尊其为风火仙,为他建起祠堂。相同的事迹在雍正年间内务府总管兼景德镇窑厂总理年希尧的《重修风火神庙碑记》和清人蓝浦的《景德镇陶录》中亦有记载。

因为童宾又名广利,清政府也敕封其为广利窑神。

供奉童宾的庙宇是“佑陶灵祠”,民间俗称之为“风火仙庙”,就建在御宇厂宫廨门内东侧。庙内神龛中供有童宾塑像,两旁供烧炼工各脚师傅。

由于这种行业崇拜,还诞生了景德镇瓷业工人的重要庆祝活动―――迎神赛会。每逢开办“迎神赛会”,瓷业工人们在行会的领导下缝新衣、做首饰、扎台阁、放爆竹、摆酒席,一改平日的俭朴,大吃大用,在所不惜。仅1933年那届迎神赛会,就扎了100多架台阁,几十条丝绸长龙,而扮装台阁戏文的儿童不仅身穿全新各色自制绸缎戏衣,其所佩挂的珠冠霞帔、金银首饰也都货真价实。其游行队伍也十分庞大,一对标有“风火仙师”的大灯笼在前开路,随后是两面飞虎大旗,再是军乐队、执事牌(肃静回避,金瓜月斧等),接着是台阁和龙狮,香亭宝鼎在鼓乐笙箫中抬出,恭请祖师爷坐轿,信士弟子捧香背烛,骑马坐轿紧随其后,最后是4个人扛的大鼓铜锣。整个活动非常有轰动效应,看热闹的人山人海,有的人还是专程从远道赶来的。当然,这样一次迎神赛会的花销也很大,大约在五六万块银元左右,相当于一万二千担米的价钱。

除了这种专门的庆祝活动之外,平时逢年过节,风火仙庙也十分热闹。许多瓷业工人及其家人来此酬神还愿,往来人员,络绎不绝。该庙也在明、清两代一再修葺,终年香火不绝。

又因为童宾的献身精神,使童宾的后世族人在景德镇颇受尊敬,大家都把他们当作自家兄弟、亲戚,一到节假日,都来上门道贺。他们还特制了两面飞虎大旗送给童家,每逢开禁迎神时,就来童家请旗,并宴请其后人。

虽然童宾并不是陶瓷业的创始人,但在这一行,人们是把他当作祖师来加以崇拜和信奉的,他是陶瓷业中的祖师神。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