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端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端鼓分类:【中国民俗】 端鼓流行于淮河沿岸及女山湖、洪泽湖、七里湖等水域。口传鼓谱,牌名有“开场”、“老三棒”、“白鹤亮翅”三种。艺人说“开场”鼓点,不宜过多,多则累赘;“老三棒”为女腔伴唱的依据;“白鹤亮翅”系男腔演唱之烘托,男演女角用假嗓演唱,头上缠巾或着假辫,以区别男女角。演男角戴纸冠,纸冠上有脸形,又谓“面具冠”,以此来区别生、旦、净、末、丑行当。衣着不讲究,演唱者大多随身便服。经常表演的演员,少则二人,多则12人,演技讲究翻、滚、腾、跳以传神。端鼓无班社,临时组织,演唱完毕散班。演出不计报酬,随主东之意付给多少均可,如遇贫困人家请唱,则免费,或由艺人各自出资。演出大多为祭祀活动。多数家传和亲友口授,也有因历经大病久治不愈而由父母许愿,病愈后即从事端鼓技艺。 流行在微山湖沿岸说唱端鼓腔的特备伴奏乐器。形状像一把芭蕉扇,三寸多长的鼓把上镶着一个直径二寸半的大铁圈,用羊皮蒙一单面,下面连着一个直径一寸的小铁圈,上面套着三个小铁环,大铁圈上则套着六个小铁环,等分在铁环的两侧,俗称“九连环”。演奏时,一手端鼓,一手用细竹批子敲打鼓面,时而晃动鼓把,使九个小铁环碰击大小铁圈,哗哗作响。由于这种鼓在演奏时总是被端在手上,因名“端鼓”。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