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分类:【风俗文化】 这两句出自杨万里《插秧歌》这首诗。 “笠”,斗笠,竹篾编制的可遮雨、蔽日的帽子;“兜鍪”,也称“胄”、“硖硎”,即头盔,古代士兵常戴的可防御兵刃的帽子,通常以铜、铁、皮、藤等材料制成; “蓑”,蓑衣,用莎草或油葵等编成的御雨之服;“甲”,铠甲,古代士兵穿的护身铁衣。 “笠是兜鍪”,诗人别出心裁地将斗笠比作头盔,又将蓑衣比作铁甲“蓑是甲”,表面上看是想让读者觉得文采上有新意,其实,通过现象看本质,实际是向我们暗示: 插秧简直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阴雨连绵,“田父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正在插秧的人们只好戴上斗笠,穿上蓑衣,像全副武装的士兵一样与天斗,与地搏。然而,尽管戴“盔”披“甲”,由于雨势甚猛,仍淋得浑身湿透“雨从头上湿到胛”。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插秧不辍,可见插秧的艰苦。 诗人巧妙地将雨具与军戎服饰相叠用,让农民在雨中紧张劳作的场景变得生动而感人。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