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筹海图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筹海图编分类:【文化精萃】 明代筹划沿海防务的专著。题明“胡宗宪辑议”,实为其幕僚邓若曾撰。十三卷。约26万字。有地图114幅。记叙沿海地理形势、明代海防部署、海防方略、海战器具以及中日往来、倭寇劫掠沿海情况、时间、途径、武器装备与战略战术、平倭功绩等内容;总结了明初以来的海防经验,对以后的抗倭斗争有指导意义;是研究明代抗倭战争的重要史料。所附《沿海山沙图》是迄今所见我国最早的详备的海防地图。现存有明嘉靖本、隆庆本、天启本,清康熙本和《四库全书》本。 中国明代筹划沿海防务的专著。郑若曾编著。郑若曾,字伯鲁,号开阳,江苏昆山人。倭患日盛时,郑若曾绘辑沿海形势图12幅,后随总督胡宗宪御侮,增辑成《筹海图编》。《筹海图编》今存13卷,地图114幅,约30万字。“图以志形胜,编以纪经略”(胡宗宪《筹海图编序》),凡沿海地理形势,明代海防部署,海防方略,海战器具,中日历来的交往,倭寇劫掠沿海的历史,倭冠入侵的时间和路径、武器装备、战略战术以及平倭之功绩,均有记述,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兵书。郑若曾十分重视沿海地理形势的研究,认为“不审形势,不可以施经略”(《筹海图编》嘉靖本,下同),详细描述了广西至辽东的沿海觊塞形胜,或当巡哨之海域,或为设防之要地,一一绘出地图。其《沿海山沙图》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同时也是最详备的沿海岛屿、港湾图和海防图,为筹划沿海防务提供了地理依据。 对于东南沿海的防务,《筹海图编》提出要建立海洋、海岸、沿海城镇三道防线,加强防务。主张在敌人入侵必经之要冲,设置多层海上防线,加强海岛防御力量,尽量将敌人消灭在大海之中。如果这一道防线被敌攻破,那么就要在海岸加强防卫,将敌歼灭在即将登陆或登陆后立足未稳之时。当敌人突破第二道防线时,就要借助沿海城镇的坚固防守来消灭敌人。关于防御原则,一是要有重点,二是要攻防结合,有攻有守,守中有攻,“攻而无守则无根,守而无攻则无干”。三是练乡兵,寓兵于农,军民联防。它还针对当时军备废弛的情况提出了选兵、择将、加强训练的主张。认为选兵第一可用的是乡野老实之人,择将“则凡可为海防之裨者,皆招致之”,练兵首要在练气,使人心齐一。这些思想既是明代抗倭战争的经验总结,又是明代海防建设经验的总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后人筹划海防提供了借鉴。另外,书中论述海防和日本方面的情况多为作者耳闻目睹,较为翔实可信,实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海防绘制海图的重要兵书。 此书13卷,是一部军事地理著作和海防全书。作者郑若曾(1503~1570),字伯鲁,号开阳,江苏昆山人。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从小接受文化教育。后因在科举考试中得罪了上司和主考官,被列入副榜。从此他抛弃科举道路,不入仕途,专心研究天文、地理、兵机。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唐顺之劝说下,他绘辑了12幅沿海地图,并附以论述。总督胡宗宪看后,盛赞其才干,请做幕僚。在胡的司令部里,郑若曾继续收集海防资料,在《日本图纂》、《万里海防图论》的基础上,利用档案材料,编成《筹海图编》。此书为筹划沿海防务,制订御倭方略起了重大作用,是明代海防建设的经验总结。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