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简仪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简仪分类:【传统文化】 浑仪之一。我国古代测量天体坐标的一种仪器。将结构繁复的唐、宋浑仪革新简化而成,故称简仪。元初天文学家郭守敬于至元十三年(1276)创制。郭守敬废除黄道环组及其他一部分圆环,以地平坐标环、赤道坐标环分别安装;简仪地平装置由一平铺“阴纬环”与垂直于阴纬环的“立运双环”组成,能同时测量地平经度、纬度。简仪设计制造水平,在世界上领先300余年,至公元1598年,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所发明的仪器始能与之匹敌。郭守敬简仪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被传教士纪理安熔毁。现存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简仪为明代正统二年(1437)仿制品。 简仪是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对浑仪革新的产物。简仪的结构完全是针对浑仪的缺点而设计的。它摒弃了把测量几不同系统坐标的圈环集中在一起的作法,即将浑仪分解为相互独立的赤道经纬仪和地平经纬仪。每个仪器简单易用,避免了圈环之间的遮挡,从而提高了观测精度。郭守敬对仪器的革新不仅于此,他还创造了用来校正仪器极轴方位的候极仪,用来测量地平经度与地平纬度的立运仪,以及用来校正仪器南北方向的正方案等,使简仪能够做多种测量工作。我们从《元史?天文志》中;“臻于精妙,卓见绝识,盖有古人所未及者”的记载来看,简仪被后人赞誉为绝妙的新创造,其评价实不为过。简仪是我国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标志中国传统的赤道式天文仪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欧洲,比郭守敬晚300多年以后,即16世纪末才有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制造出能与简仪相匹敌的天文仪器来。英国学者李约瑟称赞说:“对现代望远镜广泛使用的赤道装置来说,郭守敬的作法实在是很早的先驱。”郭守敬于公元1276年创造的简仪原件,已在清初被毁。现存放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上的简仪,是明代正统二年的仿制品。该仪通高2.5米,长约4.4米,宽2.9米。 用来测量天体坐标的仪器,是浑仪的简化。汉代以来,为测量各种坐标值的需要,浑仪上增设越来越多的环,以至使用起来不方便,校正也困难。北宋沈括进行简化。元代郭守敬于至元十三年(1276)在前人的基础上创制了简仪,取消了白道环和黄道环,保留了四游、百刻、赤道、地平四环,增加了立运环,改变了测量三种不同坐标的圆环集中装置的方法。把地平坐标和赤道坐标分别安装,使除北天极附近以外,全部天空可一望无余,不再有妨碍视线的圆环。简仪还提高了刻度分划的精密度。简仪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在世界上领先达300余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