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算筹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算筹

分类:【传统文化】

又名筹、策。古代计算工具。一般以竹为之,亦用木、骨等。产生于春秋战国前。河南登封战国早期陶器刻有算筹计数陶文。长沙左家公山战国晚期楚墓出土竹棍40根,每根长约12厘米,为算筹实物。记载首见于《汉书?律历志》:“其算用竹,径一分,长六寸”。陕西千阳县出土汉宣帝时骨制算筹30多根,大小长短基本符合。《隋书?律历志》则云:“广二分,长三寸”。形制自汉至隋渐改短小,以便于取用。其记数有纵横两式,分别表示1、2、3、4、5、6、7、8、9。记数时,纵横相间,个位纵,十位横,百位纵,千位横,余类推。遇零空位。可表示任何自然数,凡9以上数则进一位,与今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完全一致。较印度数码早1000余年。可用于加减乘除、开方等计算。为当时世界最先进记数、计算方法。宋、元时出现大量计算歌诀。元末明初被珠算盘代替。

又称圭、筹、策,自先秦至宋元的主要计算工具。它是用竹、木、骨、石等制造的小棒。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圭,长六寸,所以计历数者。从竹、弄,言常弄乃不误也”。算筹创于何时,已不可考。《老子》说:“善数不用筹策”,知至迟在春秋末算筹已成为主要计算工具。《汉书?律历志》云:“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合今径0.23厘米,长13.8厘米。本世纪70年代初陕西千阳县出土的西汉算筹证明了《汉书》的记载是符合事实的。算筹用于计算,过长则布算面积太大,截面为圆形则容易滚动造成错乱。人们遂不断改进,使之不断变短,其截面由圆变方。近年石家庄出土的东汉算筹便是截面为方形,长度为8.9厘米左右。《隋书?律历志》记载的算筹与此相近。用纵横两式的算筹1~9这九个数字:

纵式

阿拉伯数字1 2 3 4 5 6 7 8 9

这两组数字纵横交错,再用空位表示0,便可表示任何自然数。如1996便是式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