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管仲的政治思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管仲的政治思想分类:【地域文化】 管仲的政治思想也是建立在其民本思想基础之上的。以人为本,王霸杂用,礼法并重,德刑兼施,是其政治思想的特点。 (一)管仲的德政礼治思想
论者多以为管仲重法治讲道术,是不讲德政的。其实不然,管仲重法治,也讲德政。《幼官》篇云: 尊贤授德则帝;身仁行义,服忠用信则王。 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偕习以悉,莫能伤也。 《幼官》又云: 通之以道,畜之以惠,亲之以仁,养之以义,报之以德,结之以信,接之以礼,和之以乐……威之以诚。……九举而帝事成形。 管子在这里把以后孔孟儒家的许多道德规范如德、道、仁、义、礼、乐、惠、信、诚等都提出来了,很有点“德治”、“仁政”的味道。管仲认为,“治国有三本”,第一“本”就是德。《立政》云:“君之所审者有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源也。故国有大德未明于朝者,则不可以加尊位。”“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国家大权一定要掌握在有德之人手中。 管仲把德、义、礼、法、权称为“五辅”也叫“五经”,郭沫若解释为五种治国措施 ② ,把德放在首位。并且指出“德有六兴”:1.辟田地,造住宅,讲植树,勉士民,励耕作,修房屋,这叫改善人民生活。2.开发潜在财源,疏通积滞的货物,修道路,通贸易,注意迎来送往,这叫给人们送财。3.疏浚积水,修通水沟,挖通回流浅滩,消除淤积泥沙,打通河道,注意渡口桥梁,这叫给人民提供方便。4.薄收租税,减轻征赋,宽省刑罚,赦免罪犯,宽恕小过,这叫实施宽大政治。5.敬养老人,慈爱孤幼,救济鳏寡,关心疾病,吊慰祸丧,这叫做救人之急。6.给寒者以衣,饥者以食,救助贫陋,赈济破败人家,资助赤贫,叫做救人之穷困。这六个方面都含有德政的意蕴。 德政,要求掌权者首先要有德性。加强道德修养,然后通过教化,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管仲虽未像孔子那样提出“为政以德”的德治主张,但他对德政是有许多具体要求的。对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虽没有孔子强调得那么高,那么系统严格,但管仲却已把仁、义、礼、智、信等提出来了,并且似乎把仁、义、礼、信等已提到相当高的高度。如他说:“大德至仁”,“仁”是道德的最高规范。管仲也很重礼治,把礼、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何谓四维?《牧民》篇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所以说,“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张则君令行”;“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仲还打出先王旗号,强调礼、义、廉、耻、诚、信的重要。如《枢言》有:“先王贵诚信”、“先王重荣辱”、“先王取天下,远者以礼,近者以体”。要教民有礼、义、廉、耻的道德观念,还必须从小处做起。《权修》载: 凡牧民者,使士无邪行,女无淫事。士无邪行,教也;女无淫事,训也。教训成俗而刑罚省,数也(按:数,自然之理)。凡牧民者,欲民之正也。欲民之正,则微邪不可不禁也。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微邪不禁,而求大邪之无伤国,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礼也。欲民之有礼,则小礼不可不谨也。小礼不谨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礼,不可得也。……欲民之有义,则小义不可不行也。小义不行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义,不可得也。……欲民之有廉,则小廉不可不修也。小廉不修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廉,不可得也。……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小耻不饰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耻,不可得也。 管仲把这叫做“厉民之道”、“治之本也”。 管仲为什么把礼义廉耻提到“四维”的高度呢?这大概是他针对齐国礼俗不正、民少廉耻的现状采取的“矫枉过正”的措施和提法。 齐国原是殷人统治下的东夷腹地,殷礼、夷礼传统极深。殷人“先事鬼而后礼”(《礼记?表记》),礼义观念淡薄;东夷礼俗虽有其先进的因素,但比较周朝礼乐制度又有极大差距。而姜太公建国以后,对齐地是“因其俗,简其礼”而治,周朝较严格的礼制和习俗推行不力,所以礼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礼义约束不大。君臣之间无礼之事,如弑杀等不断发生。仕民则“好朋党”、“矜功名”,斗杀之事屡见不鲜。民间百姓受商人重利思想习性影响,好货贪利,不顾廉耻,故“多劫人者”(《史记?货殖列传》)。杀人越货,持刺抢劫之事不绝于野。再是男女无别,淫乱陋习严重。襄公与其妹妹文姜通奸,祸乱及于齐、鲁两国。齐桓公自称:“寡人有污行,不幸而好色,而姑姊有不嫁者。”(《小匡》)《公羊传?庄公二十年》何休《解诂》云:齐桓公“淫诸姑姊妹不嫁者七人”。他们不仅淫乱在宫廷,齐襄公还下令国中:民家“长女不得嫁,名曰巫儿,为家主祠。嫁者不利其家。”(《汉书?地理志》)女子不出嫁,但是可以生孩子。名为留家主祭祀,实在是淫乱陋习,是母系氏族公社时代族内婚俗的遗续。《权修》篇云:“男女无别,则民无廉耻”;“民无廉耻,而求百姓之安难,兵士之死节,不可得也。朝廷不肃,贵贱不明,长幼不分,度量不审,衣服无等,上下凌节,而求百姓之尊主政令,不可得也。”为了百姓安业,政令推行,管仲特把礼、义、廉、耻提到“国之四维”的高度,把廉、耻这种一般的道德规范,当做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强调,是有合理的因素和针对性的。 与德政、礼治分不开的是管仲的“用贤”思想。齐国有任贤传统,但由于其礼制不健全,没有形成选贤的制度。因此使太公时就提出的“举贤而上功”的进步主张得不到有力的推行。在选贤制度上倒是周人比较完备。《周礼》规定:乡一级每三年考核(大比)一次。通过“大比”把该乡有德行的贤者和有道艺的能人选举出来,并设“乡饮酒”表示祝贺。然后上报天子,藏于天府存档。天子命内史书写一份,授以官爵。这样“野人”中的贤能就被选了出来。管仲把齐国优秀传统与周人的先进制度结合起来,也使用贤政策制度化,规定每年正月,国中乡大夫和野中属大夫在向齐君报告公事时,由国君亲自过问并发布命令:要乡长或属大夫按时把所属之贤能者选出来,然后由国君亲自过目,分到官府试用。年终鉴定上报,国君再派人到乡属调查并亲自面试,合格的,更任为上卿助手。这叫“三选”制。“三选”制,比周人的大比制又完备具体多了。这样,就可以“匹夫有善,可得而举,匹夫有不善,可得而诛,政成国安”(《小匡》)了。 (二)管仲的法制思想
管仲主张贤人掌权,实行德政,然而他更重法制。《管子》中有好几篇管仲论法制的论文,如《法法》、《法禁》、《政法》、《兵法》、《重令》等。《重令》强调:“凡君国之重器,莫重于令。令重则君尊,君尊则国安;令轻则君卑,君卑则国危。故安国在于尊君,尊君在于行令,行令在于严罚。……故明君察于治民之本,本莫要于令。”这里把法令当成治国的最重要的手段,治民的根本措施。所以令下如山重,不能增删,不能扣留,不能改动,不能不服从。“亏令则死,益令则死,不行令则死,留令则死,不从令则死。五者死无赦,唯令是视。”(《重令》) 《法禁》强调:“法制不议”、“刑杀不容宽赦。”因为“法制不容私议”,人们就不敢营私;“刑杀不容宽赦”,人们就不敢轻忽为善。爵禄授予大权不假于人(掌握在国君之手),臣下就不敢作乱。这三种东西掌握在官府就是“法”,推行于全国则成俗。抓住了这一点,其余可以不强而治。 立法权必须统一于国君,百官才能守法;法制要公开于众,下边才有法可循。 法律是尊严的,要以法行法,不能以个人私意去行法,更不能以私意或关系亲疏而改易法令。《揆度》说:“令重于宝,社稷重于亲戚”。《法法》云:“明君不为亲戚危其社稷,社稷戚于亲,不为君欲变其令,令尊于君……不为爱民亏其法,法爱于民。”意思是英明的君主不为至亲而危害国家政权,关怀国家政权甚于关怀至亲;不因为国君私人欲念而改变法令,尊重法令甚于尊重国君;不因为爱民削弱法度,爱法令更甚于爱民。因此,必须依法行法。因为“不法法则事无常,法不法则令不行。”(《法法》)不依法推行法度,国家就没有常规;法度不用法律手段推行,政令就不能贯彻。只有“无道之君”,才“既已设法,则舍法而行私者也。主德不立,则妇人能食其意。”(《君臣上》)如果君主舍法行私,循私枉法,那么妻妾就可以左右君主的意志。如果宫妾妇人“干扰法令”,“以援外权”,那就危险了。如果“号令已出,又易之,礼义已行,又止之,度量已制又迁之,刑法已错(措),又移之”(《法法》),那就不仅失去了法令的尊严和效力,相反会起到反作用:“庆赏虽重,民不勤也;杀戮虽繁,民不畏也。”“故人不可以不慎其令。”(同上) 管仲反复强调:“令者,人主之大宝也。”“法者,民之父母也。”(同上)“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任法》)法是尺寸,是绳墨,是规矩,是衡石,是斗斛,是角量(《七法》),是治国必遵之法则,统治者“一民使下”的工具。“夫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七臣七主》)“法度者,主之所以制下而禁奸邪也,所以牧领海内而奉宗庙也。”(《明法解》)人主一定要依法行政,不能因私意而行。“私意行则国乱”。故“明主虽心之所爱而无功者不赏也,虽心之所憎而无罪者弗罚也。……先王之治国也,不淫意于法之外也。”(同上)只有依法行事,才能做到“夫妇尽归亲于上矣”,“贤人列士尽归功能于上矣”(《君臣下》);“诈伪之人,不得欺其主;嫉妒之人,不得用其贼心;谗谀之人,不得施其巧;千里之外不敢擅为非。”(《明法解》) 管仲虽强调先王治国以法,但却不拘守旧法。因为他懂得法律政令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生产不断发展,经济关系不断变化,政令、法律也不可能永久不变。“法者不可恒也。”(《任法》)好比“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事之都,不可平以准。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义立之谓贤。”(《宙合》)因此,先王的法制是不能永为准则的,一定要有所选择。他的“修旧法,择其善者,举而严用之”(《小匡》)的主张,充分体现了他“法不可恒”的改革思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