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分类:【传统文化】

管乐器。由若干竹管编成。分有封底和无封底两种。前者称“底箫”,后者称“洞箫”。大者23管,小者16管,长短各异,如鸟翼状。《旧唐书?音乐志》:“箫,……二十三管,修尺四寸。”《隋书?音乐志》:“竹之属三:一曰箫,十六管,长二尺。”《诗?周颂?有瞽》:“箫管备举,??厥声”。清乾隆时所制者,包含十二律及四倍律。后世称单管直吹者为洞箫,亦简称“箫”。

中国有各种型式的笛和箫,有的是横式的,有的是竖式的,还有排箫与口笛。“笛”似乎起源于西藏,大约在两千多年前传入中国。对中国人来说,笛声是一种令人忧郁的声音。

然而,箫却是一种纯粹的中国乐器,它主要是由妇女来演奏的。上面五孔,下面一孔,一端开着,一端闭着。箫是八仙之一的蓝采和的象征(另一种说法是韩湘子的象征)。画一个年青妇女向一个男人吹箫,含蓄地表示着性关系,“弄玉吹箫”与性经验有关。

韩湘子与箫

中国古代吹奏乐器。古有八音,箫为其一,属于竹类。其形制分为两种。一种为多管,有十管、十二管、十三管、十六管、十七管、二十一管、二十三管、二十四管等多种,因按音律高低排列于椟中,故后人称之为“排箫” (其详见“排箫”条),又因其箫管两头长而中间短,似凤凰之翼,故称为“凤箫”,还有因箫椟刻有云形纹,而称为 “云箫”。另一种为单管,管体开有六孔,上端为吹口,古时称为“横”或“竖笛”,又称为“箫管”或“尺八”,以其长一尺八寸之故。唐代尺八除六孔外,又开一孔,贴上竹膜,使其音色更加清亮。宋代称其为长箫。至明代,遂通称为箫。一为大乐箫,紫竹所造,长一尺九寸,六孔,前五后一,直吹。一为中和韶乐箫,长一尺八寸,即唐代所称之“尺八”。而多管之箫,则被通称为“排箫”。清代沿袭不变,以至于今。在雅乐演奏中,多用箫管与排箫合奏,其声律最为和谐。

古老的吹奏乐器,原名“洞箫”。产生于羌族地区,后来传入中原。汉魏六朝时称“横”,(即笛)或“羌笛”。最初只有四个孔,西汉京房增至五孔,晋代达到六孔,与现在的箫在形制上已极为近似。箫为竹质,长度在70―78厘米之间,上端边沿开有吹气口,按音孔是正面五个,背面一个。背面下端另有两个调音孔。箫的按音孔依七声音阶排列,每个音孔超吹时都可吹出泛音。箫的音色圆润,柔和,深远。常用于独奏和重奏。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