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箸分类:【传统文化】 至少在公元前1200多年前的坟墓里,就发现人们以两根细木棍用来吃饭的图画。今天的筷子,几乎全由竹子或其它木头做成,也有银的或象牙的筷子。“箸”字在春节期间是个禁忌,因为它与“诛”同音。筷子是不借给任何人的,因为它容易折断。平时在用筷时,不可将其横在碗上或盘上,因为祭祀祖先时才这样做。不然的话,就会带来厄运。 按照《礼记》 中记载的关于吃的规定,筷子不能用来吃谷物或黍。当然,《礼记》写的主要是在纪念性的场合,并且是上层阶级的吃饭习惯。不过,这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这种禁忌。 餐具。明代以后俗称筷子。我国自商朝以前就有用箸进餐的习惯。在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中,就发现了铜箸。另据《史记》记载,商纣王生活奢华,使用名贵的象牙箸。此箸质地温凉,具有降火的功能。汉魏六朝,则有金箸、银箸、玉箸、漆箸、犀牛角箸等,不同材质,功能各有差异。金箸体现皇室的至尊地位; 银箸在历代宫廷餐具中占有重要位置,最为人熟知的作用则是防毒。假如菜中有毒,银箸就会变黑。历代皇帝、显贵们因此而喜用银箸; 玉箸特点凉润,不传热,多为夏季所用。汉成帝的宠妃赵飞燕爱用犀牛角做的箸,不仅珍贵,还被认为具有消灾避毒之功用。唐代,金箸还成为皇帝赏赐大臣的物品。唐玄宗时的宰相宋?耿介无私,深得朝野敬重,玄宗赏其一副金箸,其用意是表彰他像箸子一样正直。明清以后,宫廷用箸尤其注重艺术上的精湛性与典雅性,以及外形上的装饰性与华贵性,品种也逐渐增多。象牙箸及质地坚硬、纹理致密的乌木箸被作为日常之用,遇有庆典,则有紫檀商丝嵌玉金箸、汉玉镶嵌紫檀商丝银箸、金银商丝嵌玛瑙金箸、金镶玉箸、金镶牙箸、银镀金两镶牙箸等不胜枚举。历代帝王力图通过使用高雅华贵的箸子来增加食欲,促其健康,以求长寿永年。 清金镶宝石松石竹瓶 (附金箸、金铲) 食具。 即筷子。 《急就篇》称 ,所以夹食也。一双两根。《汉书?周亚夫传》: 设宴时,独为周亚夫置大块肉,又不备箸,使其难以进食。《汉书?张良传》载: 张良以箸筹之。《三国志?蜀?先主传》记: 刘备方食,失匕箸。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