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米拉日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米拉日巴分类:【文化精萃】 藏族古典诗人、佛学家。又名脱马噶。生于西藏阿里贡塘娘昂朵地方(今西藏吉隆县境内)。为藏传佛教噶举派早期代表人物。幼时丧父,与寡母弱妹三人过贫困生活。家产被伯父霸占,受人欺凌。成年后,为报仇雪耻,习本教咒术,惩罚了仇人,因而产生“悔罪”之心,遂改宗佛教,拜噶举派始祖玛尔巴为师,矢志习受密法,注重实际修持,以苦行僧著称。故人称他为“米拉日巴”,意为米拉家族中穿布衣者。他是彻底的出世主义者,从维护佛教的立场出发,反对和抨击那些借佛教之名以图富贵、贪鄙虚伪、欺世盗名的宗教上层人物。他自己终身坚守佛教的清规戒律,循迹山林,潜心苦修,一生为传教遍游西藏各地,门徒众多。八十四岁时被人毒死。他自幼喜爱唱歌,故传教方法独特,常借用民歌形式以歌唱传授门徒,并创作了许多道歌,广泛流传于民间。后由其弟子,15世纪噶举派僧人桑吉坚赞将其辑录成册,采录了近500首诗歌,雕版印刷,刊行于世。题为《米拉日巴道歌集》。“道歌”虽属佛教内容,但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统治者残暴贪婪的反动本性,抨击了某些上层喇嘛假佛教济私的卑劣行为,一些诗篇还生动地描绘了西藏高原优美的自然风光。其诗歌多采用鲁体民歌格律,写人叙事采取比喻手法,把社会生活,自然景致与佛教哲理融合在一起,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文字清新流畅,对话生动隽永,对后世藏族诗歌发展产生过影响,形成了藏族诗歌的一个流派。 北宋时喇嘛教噶举派早期僧人。原属琼波氏家族,改称米拉氏家族后,定居贡塘(今西藏吉隆境内)。初学本教,后改学宁玛派,又往依 * 玛尔巴,最后得到玛尔巴的全部教法, 被人称为“米拉日巴”(意为“米拉氏家族中,着单棉衣修炼可御严寒者”)。以唱歌方式传教。提倡坐静、苦修。对喇嘛教有较大影响。宣和七年(1125)被人毒死。其门徒*塔布拉杰时,始形成塔布噶举派。后人辑有《米拉日巴道歌集》和*《米拉日巴传》等书。 藏传佛教噶举派早期僧人。俗名米拉日巴?脱巴噶,法名协巴多杰。生于后藏贡塘地方(今西藏吉隆县北部)。7岁时,父亲去世,家产被伯父等人所夺。其与母亲、妹妹过着贫穷的生活。后学习宁玛派之教法。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投从佛教大译师玛尔巴门下,学习佛法六七年,最后得到玛尔巴之全部教法,遂潜入深山继续修习。得成就后,便收徒传法,其以唱歌方式传教。提倡坐静、苦修,反对空谈。其与弟子日琼巴和塔布拉杰形成了噶举派中之修行派。其中一部《道歌集》,在藏族群众中流传甚广,并对后世藏族诗歌的发展亦有一定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米拉日巴(mi-la-ras-pa,1040―1123),出生于后藏芒域贡塘地方(今属日喀则地区、吉隆且以北地近阿里)。属于古姓琼波(lhyung-po)家族。前辈为宁玛派游僧,高祖以医卜走方,始改姓米拉。父早故,寡母弱妹,伶仃孤苦,门户悄然,又逢叔、姑恶悍,强占家产,米拉母子三人沦为奴仆,备受欺凌,“衣衫褴褛,手足开裂”,“食猪彘之劣食,作牛马之苦工”。为复仇兴家,习学古派诛法,以咒诅之力,杀害仇家35人,并降雹毁禾,乡里尽蒙灾祸。由是罪孽,心生忏悔,乃远走他乡,誓求正法,消弥罪孽,追蹑正道。于玛尔巴上师座前亲承教诲,屡经磨练,常坐静于山崖,每流浪于雪岭,亲见本尊,尽悟夙因。乃吟哦高歌,叹世事之无常,反复咏唱,喜今生之得度;其亲身体验汇为英文及汉文传世,功莫大焉。其思想本质忘却私我而证得真我,最得意处颇近庄周,曾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其留予门弟子遗言云:“刀一把,粗布一张,以刀分割粗布,永无穷尽。”竟与庄子引公孙子的名言所云“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形同一辙。其超脱之意境,鲜明之观念,物我两忘,以空为乐,潇洒风流,纯为天然。下面举其《梦》、《菩提坳》、《弘法勤修诗》三首诗供鉴赏: 广阔的南瞻部洲之北方,耸立着雄奇之雪岭, 日月环张峰顶,光明照彻虚空,山根遍及地垠。 四方河流奔泻,河水解除众生渴念, 河水流归大海,百花灿烂争妍。 又梦雪山东方,柱直插雪天, 狮子在柱上抖擞,绿玉鬣毛丰盈, 四爪雄踞雪岭,巨眼威视蓝天。 再梦南方竖有大柱,老虎在柱上威风凛然, 虎身毛色如剑,四爪雄踞林苑,猛虎三声傲啸。 巨眼仰视天空,跳跃奔驰林间,松树郁郁成林。 更梦西方大柱, ……(从略) 再梦北方有大柱, ……(从略) 梦境如此奇妙, 吉兆非同一般, 心悦欢欣神驰, ……(从略) 于此寂静菩提坳,上有神居大雪山, 下列信施众村集,后山冰雪为屏障, 前有茂密美松林,盆地草原池渚边,杨柳扶摇白悠悠。 幽香四溢莲花处,六足蜂虫声嗡嗡。 流绕池畔清溪旁,垂颈白鹤频回首, 桠树枝头众鸟喧,和风轻舞扬柳枝。 明耀高大群树巅,猿猴扑跌作游嬉。 谷中宽广草原上,牲畜走动四觅食, 看守牛羊诸牧童,吹笛歌唱无忧曲。 高山崖洞之顶上,眼界广阔尽天际,米拉日巴瑜伽士, 俯瞰此景心感慨,可怜世间诸众生, 皆为贪欲之奴仆,竞竞各为利益忙; 历历目前此情景,令我忆起无常喻, 世间欢乐如泡影,人生一切似梦幻, 于此梦幻虚渺世,执以为实深可怜! 此景为我增上缘,助我无常幻化观, 天穹广大作我食,无有散乱禅定观, 定中境象过万千,无所不现难具说! 噫嘘! 三界轮回法,空而能显甚奇哉! ① 敬礼玛尔巴大师,施主信众听我歌: 生逢佛法昌盛世,随意造恶一何愚! 已获难得之人身,虚渡此身一何愚! 市集城镇如牢狱,长期住彼一何愚! 夫妇亲朋实房客,吵闹争斗一何愚! 名闻美誉如谷响,沽名钓誉一何愚! 仇敌实如易谢花,舍命搏斗一何愚! 亲党实如空中画,死时难舍一何愚! 财宝难持如朝露,悭吝自缚一何愚! 此身实如臭皮囊,涂抹粉饰一何愚! 口诀甘露最胜食,竞集世财一何愚! 世间滚滚痴愚众,罕见一二明达士, 何如效我米拉行,勤修佛法得实利。 ① 《米拉日巴歌集》有张澄基先生汉译本及英译本问世,张氏生前曾译米拉日巴传与歌集合集,名曰:《米拉日巴全集》。刘立千、王沂暖二大家均曾分别翻译米拉日巴传为汉文,先后在四川民族出版社及商务印书馆出版,可参阅诸家译本。本文所引悉依张澄基先生高译。 藏传佛教噶举派两大支系之一塔布噶举创始人。米拉日巴于藏历第一饶迥庚辰年,诞生在后藏贡塘的加俄杂一地。小名推巴噶,译言闻喜童年丧父,因其母不愿改嫁给伯父的儿子,伯父将母子二人赶出家门,没收其所有家产。为报家仇母亲鼓励其学习咒术,后学恶咒,毙怨仇多人。但随后深觉懊悔,自忏罪孽,虔心修佛,亲赴洛扎,依止玛尔巴译师精进佛法,前后经历6年8月,勤服劳役,极尽苦行,终得玛尔巴传授全部教授要门。45岁重返阿里,隐迹山岩中,唯着白布单衣,度过寒冬,常以荨麻为食,潜心修行9年,终于即身证得最胜悉地。后来下山周游,给有缘者传授密法,弟子有塔布拉杰、热穷巴等,形成噶举派中的修行派。所著《道情歌集》著称于世。藏历第二饶迥癸卯年,即公元1123年圆寂,享年84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