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粲粲衣服中的华洋并存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粲粲衣服中的华洋并存分类:【风俗文化】 这是一幅反映清朝末年社会动荡的年代中,服饰发展变革的画面。作画的时间是清光绪癸巳年(公元1893年)。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侵入我国,给闭关的晚清带来了服饰上的冲击。画面构图以两名穿洋装的女子为重点,但是在一侧巧妙地描绘了一名穿着中国正统服装的女性的背影。这种对比非常鲜明,从她们的姿势和神态上看,穿着洋装的女子悠闲自在,而传统女性则对她们侧目而视。能够在当时率先穿洋装的女性通常都是开放口岸城市的娼妓,对于这种服装,普通妇女是难以接受的,甚至是鄙夷的。西洋的衣裙同清朝女性服装相去甚远,它更突出了体形的表现,这对于当时穿惯了肥大旗袍并受封建思想束缚的女性来讲是无法想像的。尽管它不合传统,但毕竟是新鲜、漂亮的服装,传统女性也许在心底还是有一丝好奇和羡慕。 说起在清朝首先穿着洋装的,还属清末派出的留学生和学者,他们急切地渴望改变中国现状,倡导新思想,所以从服饰上首先反映出他们的主张。此后,在国门被迫打开后,通商口岸的商埠和租界中,华洋杂居,西方的文化也浸入到闭塞的中国人的生活中。许多和外国人联系密切的人,逐渐接受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从服饰上开始效仿他们。 尽管这种洋装只是在小范围内被效仿,没有被社会主流接受,尤其对于女性而言更是少有,但是这对于封闭多年的中国来讲,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人们对西洋服装的效仿隐隐地预示着封建腐朽制度的削弱,新思想、新社会即将到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