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经石峪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经石峪分类:【传统文化】 泰山经斗母宫,在东北山涧水道上有巨大石坪,上刻佛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字体隶书,每字直径大都在50公分左右,共29行,每行9―28字多少不等,至今尚存1043字。历代金石学家多数认为此石系北齐人所书。这一书法石刻,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是千余年前的书法杰作,堪称中国古代文化瑰宝。 位于泰山大罗汉崖下斗母宫东北山涧中。有一3000平方米的平滑石坪,上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楷书大字,字径50厘米,铭深1―2公分。笔势舒缓而不失生动,得分隶遗意,历代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无年款和书刻者姓名,故有晋王羲之、北齐王子椿、韦子深、唐邕、安道壹书等数说,清代阮元断为北齐天保年间(550―559)所书。因受洪水风雨冲蚀,经文下半部已损毁,今存1071字。1967年已筑拦水坝保护。崖间多明清人赞颂题刻,侧近建有高山流水亭,取伯牙鼓琴,奏高山流水之意。亭旁石坪上刻有“瀑经石”三大字和明万历年间兵部侍郎万恭《高山流水记》、“水?”题刻。亭旁有一横石,名听泉枕,可卧听泉声,明清时文人墨客游泰山每来此赏玩。明人吴同春《游暴经峪》云:“深岩贝叶经霜白,绝壁昙花映日红。百道泉声飞树杪,千寻翠色落云中。”郭沫若《记经石峪》云:“经字大如斗,北齐人所书。千年风韵在,一亩石坪铺。” 又称石经峪、晒经石。在泰山龙泉峰下河谷中,沿泰山中路有磴道可通,至斗母宫折向东南里许便是。自然石坪约亩许,上面刻有一片斗大的隶书,原有两千五百多字,经风雨剥蚀,至清末,可读字仅剩960个。1949年后经文物部门大力搜寻,已找到1067字。内容是佛教《金刚经》的部分经文,峪因石刻得名。字径50厘米,篆隶兼备,书法遒劲雄奇,历代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石索》谓:“如印泥画沙,草情篆韵”。无年款和书刻者姓氏,古代书法家多考定为北齐人之作,亦有认为王羲之所书.1961年郭沫若《访经石峪》诗亦论定为“北齐人所书”。崖间多明清人赞颂题刻,近侧建有高山流水亭,观赏之余,可以小憩。后在上游修建了小水库,使溪水改道,以保护石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