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编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编钟

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击乐器。由一系列铜钟按大小相次悬挂于木架上组成。以小木槌叩击发音。《周礼?春官?磬师》:“掌教击磐,击编钟。”《隋书?音乐志》:“金之属二:一曰槟钟,……二曰编钟,小钟也,各应律吕,大小以次,编而悬之。”《初学记》卷十六引《三礼图》:“凡钟十六枚同为一??(sǔnjù,音笋锯。古代悬挂钟磬鼓的木架,其横木为?,直木为?。)为编钟。”实则各时代编钟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尽相同。参见“编磬”。

中国古代击奏乐器。亦称歌钟。是将钟依大小音高不同有次序地挂在木制钟架上,以木槌敲击演奏的乐器。编钟音色清脆,穿透力强。

钟乐是华夏音乐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器乐演奏种类之一。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铜铸编钟,为商代遗物,多为3枚一组。春秋战国时,编钟达到极盛时期,数目逐渐增多,以9枚一组居多。由于编钟的钟身为合瓦形,一钟可以奏出相差大、小3度或大2度的两个音。一套编钟可构成完整的5声音阶或7声音阶,有的甚至12个半音俱全。同时,编钟制造的金属冶炼与铸造技术,也达到极高水平。

在古代,编钟还是地位和法权的象征,有一整套等级森严的用乐制度。自宋以后,编钟专用于雅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编钟逐渐获得新生,成为民族乐队中很有特色的击奏乐器。

中国古代击乐器。为钟类之一种。通常以十六枚为一套,青铜所铸,外形皆同,而厚薄有异,薄者声浊,厚者声清。十六枚中,以十二枚为正钟,以应十二律吕之正声,余四枚为清钟,以应四清声,附于正声。至唐代,所奏之乐分为大、小二调,兼用十六枚、二十四枚之制。二十四枚为大架(仍称一?),倍于十二律之音。此后,俗乐又有用十四枚编钟者,称为小架倍于五宫、二变之音。而演奏雅乐,仍用十六枚之中架,以合旧制。元代所用登歌、宫悬乐之编钟,则用金铸,而以茱萸木为槌以击奏之。明以后,复用铜铸编钟。在演奏雅乐时,编钟多与编磬相配套,一架编钟称为一堵,再加一套编磬,合称为一肆。

编 钟

打击乐器。把若干个大小不等的钟按音律排列悬挂于架子上,用木槌击奏。最早的编钟产生于商代,由三钟组成,到春秋末期已发展为十三个,及至清代,有十六个。但最大的编钟还要数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出土的战国时代的曾侯乙编钟,整套编钟共有六十五个之多。其中最高的钟是153.4厘米,最低的为20.4厘米。最令人惊奇的是,曾侯乙编钟的音阶结构与现今国际通用的C大调七声音阶相同。由此可见,我国造钟技术很早以前就已达到极高的水平。

诸城马庄乡臧家庄的出土一批战国铜器,其中有编槟一套7件,编钟一套9件。编槟最大者高51厘米,最小者高29.5厘米。空花扁钮,下口齐平,钮作二蟠龙,舞、钲、鼓部均饰无首有爪之龙纹,枚饰蟠龙纹和涡纹。编钟最大者高36.5厘米,最小者高16.7厘米。长方形钮。纹饰与编槟同,各钟均有铭文。经用闪光音准仪测音(仪器机号:T(-DS),编槟编钟均可一钟(槟)发出两个乐音,其音程关系多为小三度。乐器藏于诸城博物馆。测音详细数据存中国音乐家协会山东分会及山东省艺术研究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