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罗浮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罗浮山

分类:【传统文化】

道教名山。在广东省东江北岸,地跨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亦称“东樵山”,与南海县之“西樵山”享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誉。相传罗浮本为两山,罗山自古有之,浮山由东海浮来,倚于罗山东北,由横贯之铁桥峰将两山相联。主峰飞云顶在博罗县城西北,海拔1200多米。东晋道士葛洪曾在此修道,并著书、炼丹于山上。道教称为10大洞天之“第七洞天”。

在广东博罗县东江之滨,绵亘250公里。相传古时只有罗山,浮山从东海浮来,倚于罗山东北,由铁桥峰相连,故名。东晋咸和年间(公元326―334年),葛洪在此山修道,始建庵舍,辟都虚(后称冲虚)、孤青、白鹤、酥醪四庵,炼丹采药,行医治病。今存冲虚古观、葛洪炼丹灶、洗药池等遗迹。此山层峦叠翠,风景优美。罗山主峰飞云顶,海拔1281米,浮山主峰称上界三峰,鼎足峭立,与飞云顶并峙。由峰顶俯瞰,群山起伏,云气往来,大小山峰,形态各异,变幻无穷,气象万千。山中悬崖怪壑,乱石丛林,构成朱明、桃源、夜乐等18个洞天和白水漓、水帘洞等980多处飞瀑幽泉,道教称之为“第七洞天”、 “第三十二泉源福地”。后来还建有华首、明月、龙华、延祥、宝积五个佛寺。

道教名山。位于广东博罗县西北的东江之滨,地跨博罗、河源、增城3县,纵横广袤250公里。有432峰,飞云顶为最高峰,海拔1281米,有“百粤群山之祖”的美称。罗浮山亦称东樵山,与南海县的西樵山为姐妹山,所谓“南粤名山数二樵”。史学家司马迁则把罗浮山称作“粤岳”,而世人则将此山比作是南海的蓬莱仙境。《岭南志》载:“罗山之脉来自大庾,浮山乃蓬莱之一岛,来自海中,与罗山合,故曰罗浮。”山中还有罗汉、伏虎、滴水、通天等72个石室幽岩;又有桃源、夜乐、蝴蝶、水帘等18洞天佳境。《云笈七签?洞天福地记》称罗浮山为:朱明第七洞天,泉源三十四福地。葛洪晚年挈子侄及妻鲍姑于此山炼丹、著述,在山中建有4庵:“东庵九天观、西庵黄龙观、南庵白鹤观、北庵酥醪观。”《古今图书集成?罗浮山部》云:“晋咸和中,葛洪至此以炼丹,从观者众,乃于此置四庵。山南曰:都虚。”并有七星坛为葛洪息憩之处,观源洞为其洗药处。南庵白鹤观后衍变为冲虚古观,有葛洪祠和丹灶,苏轼曾为丹灶题字“葛洪丹灶”。宋元钓二年(1087)赐“冲虚观”额。杭州西湖的黄龙洞、上海闸北的黄大仙庙、香港九龙的黄大仙庙、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黄龙庙都是冲虚古观的分支。

位于东江北岸,地跨博罗、增城、龙门三县。罗浮山是道教名山,罗山、浮山之合称,两山相抱,罗山在南而偏西,浮山在北而偏东。《广东新语》谓浮山是蓬莱三个别岛之一,“太古时,浮山自东海浮来,与罗山合,崖皆为一”。 罗山主峰飞云顶,海拔1296米,与浮山主峰“上界三峰”成鼎足对峙之势。全山有432座峰峦,980处飞瀑幽泉,72条长溪,10多处知名洞壑。雨后新霁,于绝顶飞云顶俯瞰,崖险壑怪,层峦积翠,环顾玉娥、麻姑、骆驼、蓬莱诸峰,犹岛浮海中,云涛汹涌,邃景奇境,气象万千。道书称罗浮山为“第七洞天”,又称“第三十二泉源福地”。史载最早南游此地者为秦方士郑安期与李少君,郑被奉为开山之祖。东晋葛洪晚年赴穗,止于此山著书炼丹,采药行医,现有冲虚观、葛洪炼丹灶、洗药池等遗迹。罗浮山别称东樵山,系与南海西樵山相对而言,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说。二樵又与丹霞山、鼎湖山并称广东四大名山。罗浮兼具西樵之幽雅秀丽,丹霞之险峭峻雄,鼎湖之山光水色,加以名胜古迹众多,以及宗教上的地位,吸引了历代无数文人墨客来此游赏,李白、杜甫、汤显祖等均有诗赞。苏东坡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又咏:“罗浮山下梅花林,玉雪为骨冰为魂。”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