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羌族越洗越白的麻布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羌族越洗越白的麻布衫分类:【风俗文化】 麻布衫是羌族的主要服饰之一。某人穿上洁白的麻布衫,拴一张黑布挑花围腰,再包上头帕,带上袖套,人们便说他象喜鹊一样漂亮、美丽。可见以麻布衫为主的服饰不仅是民族特色,同时也体现该民族的一种审美观。 麻布衫以麻布裁缝而成,而麻布又是来之不易的。首先将麻杆在雨中淋沤一两天,剥下麻皮。用时将麻皮一绺绺绾成坨,在春播背粪时节,路途或工休时间绩麻吊线。每一次取一绺用手和嘴撕成细丝吊捻,然后把捻好的麻线在碱灰水里煮上一两小时,再经清水漂洗,洁白的麻线就纺成了。最后把麻线与自制的织布家什一并牵架起来,前端系在固定的横木上,尾端架在腰际,是为经线;纬线便在织梭的往复穿梭中编织向前。麻布织纹有“单巴子”,又称斜纹;“双巴子”,又称人字纹。后者花纹更美观,工艺要求更复杂。一匹宽一尺、长两丈多的麻布往往要十天半月才能织成。麻布织成后再裁缝成麻布衫。男服长至膝下,左衽右襟;女衫后摆长至脚胫,前面为对开短襟,襟边和领袖口用黑布镶边,其上用白线绣上四瓣梅花形图案,黑白相衬,分外耀眼。麻布衫的特点是厚实耐磨,冬暖夏凉,男女咸宜,越洗越白。 纺织、裁缝是羌族妇女在婚前必须掌握的技艺,否则会被人瞧不起。为了检验女子的针线活及独立生活的能力,定婚待嫁的女子要亲手垦荒种麻,从撒种、收获、纺织到裁缝全过程须独立完成,连父母、姊妹兄弟都不得过问相助。若不然,会被对方见笑,这就是羌族过去的“女儿麻”习俗。在四川汶县,“女儿麻”多做成衣服作陪奁带到婆家备用;有的将成衣敬献给父母,称为“离娘衣”,表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四川理县、薛城等地则把“女儿麻”织成腰带,新婚之夜,新娘腰束一带,由新郎亲手解开,谓之“解腰带”。新娘有情则容易解,反之理不清头绪,令新郎尴尬。“女儿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羌族妇女勤劳爱美的民族素质,和传统道德的健康性。由于种麻织布本身的麻烦和现代纺织业的发达,羌族的麻布衫已越来越稀少而弥足珍贵了。羌族送郎一双云云鞋 云云鞋是羌族的一种布鞋,其鞋以白布或黄布作鞋帮,鞋帮上剪贴上卷云状黑布,黑布边沿用白线将其绣在鞋帮上,有的在鞋帮上还绣上“寿”字图案。云云鞋属于男式鞋,也有的地方男女皆著,倍受羌族青年的喜爱和珍视。新鞋一般在婚礼或逢年过节时穿,平时少见或穿旧的。在羌族区有姑娘送郎云云鞋的习俗。相传有一个牧羊的少年,无依无靠,赤脚亮膊在山上放羊,山上有一个海子(高山湖泊),海子周围长满羊角花。少年赶羊饮水时,见海中一条大鲤鱼跃出水面吃羊角花瓣,一连几天都如此。少年便投饵钓起鲤鱼,鲤鱼变成了美丽的姑娘。原来姑娘是为了善良的少年才有意离开水晶宫的。两情相投,姑娘摘来海边的羊角花为牧羊少年做了一双云云鞋。另一传说是姑娘摘来天上的云彩绣成鞋,穿行之,轻捷如行云流水,故名。从此,羌族姑娘送郎一双云云鞋作为爱情信物和习俗便沿习了下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