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美无关欲念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美无关欲念说分类:【文化精萃】 苏格拉底从社会的观点,以人的尺度来观察美,把美与善看为一回事,认为善就是美。这种美善统一论的贡献,在于肯定了审美的社会性质和美的观念中的理性因素,克服了早期“和谐论”的某些片面性。然而他忽视了美与善毕竟还有区别,审美活动有理性因素,但又有直接感性的一面。托马斯?阿奎那在对美和美感特征的探索中,比较研究了美与善,第一次提出了美不涉及欲念,只涉及形式的无功利观点。他认为,美与善的联系是两者都以形式为基础,所以,人们通常把善也称为美。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善涉及欲念,是人对它起欲念的对象,或者说是为满足欲念的东西。为人要行善,就是由行善的欲念支配的。所以善是一种目的。美则不同,美在本质上与欲念无关,凡一眼见到就使人愉快的东西才叫美。就是说,美没有外在的实用的目的。审美过程是直接的,不假思索的。所以,后来人们把托马斯这个观点叫“美无关欲念论”。这在对美感的探索上是一个贡献。 托马斯还是最早试图探索美感与一般快感的区别的人。他认为,在各种感官中,只有视觉和听觉是审美的感官,并且只有人才能通过这些感官审美。味觉、嗅觉所得到的快感则主要是欲念的满足,是生理方面的动物性反应。 托马斯是中世纪最大的神学家,他坚持上帝是美的根源的观点。但他对美与善、美感与快感的探索是有益的,对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和以后的康德等人都有很大影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