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翻译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翻译科分类:【传统文化】 清代特定考试科目之一。顺治时曾考试满州、蒙古翻译,后停。雍正时复开此科考试,应试者定为满州、蒙古及汉军八旗人。考满州翻译,满、蒙及汉军八旗人均可;考蒙古翻译,限蒙古人。亦有乡试、会试。雍正时,始考取举人;乾隆时,规定会试中式,再经复试及格,则赐进士出身,以六部主事用。蒙古翻译则分入理藩院任用。 清代科举考试的特设科目。源于金代女真文的女直(即女真,因避辽主耶律宗直讳而称)进士科。清政府为保护满文化,并开八旗子弟进身之路而设翻译科。翻译科分满洲翻译和蒙古翻译。能以满文译汉文,并作满文论文者为满洲翻译,以蒙文译满文者为蒙古翻译。应试者只限满、蒙、汉军之八旗人。考试亦有院试、乡试、会试,而无殿试。顺治时,只考取翻译生员。雍正时,开始考取举人。乾隆时,始定会试中式后复试合格者,一般于京城八旗中取二、三名,于各地驻防八旗中取八、九名,赐进士出身。成绩优秀者授六部主事实缺和主事上学习行走,余则吏部铨选。蒙古翻译科则在分理藩院任职。道光末年,复试优等者,任翰林庶吉士,但只一、二名,无殿试分甲之例。考试定为三年一试,但常因考生不足而罢。取中生员、举人、进士,皆前冠“翻译”二字,以与一般文科相区别。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