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老官台文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老官台文化分类:【传统文化】 “老官台文化”是50年代末在华县的老官台等地发现的陕西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其分布面积很大,除华县外,在渭南、宝鸡、彬县、临潼、长安、大荔、眉县以及陕南的西乡、南郑、汉阴、石泉、商县等地,都有发现。代表性的文化遗物,陶器有圈足或假圈足碗、钵形和罐形三足器、筒形深腹罐、圜底钵、小口球腹形罐等等,皆为手制,火候不高,质地松脆,烧成陶器的色泽不纯正,也很少有彩陶。石器则以磨制为主,但打制石器仍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都显示了老官台文化属于刚刚进入新石器时代不久的一种文化类型。 老官台文化根据其本身时期的迟早,又可分为早期的北刘类型和晚期的北首岭类型。前者主要分布在渭水流域,距今约8000年左右。通过发掘北刘下层、白家、紫荆下层、大地湾下层等遗址得知,当时的房屋为半地穴式,墓葬为竖穴土坑墓。随葬品不丰富,随葬的生产工具均为实用器,以磨制石器为主,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陶质全为夹砂细陶。陶器造形简单,有圜底钵、圈足碗、三足钵、三足直壁罐及小口鼓腹罐等。纹饰有直绳纹、斜绳纹、交错绳纹及彩绘等,彩绘以红色宽带纹为特征,多饰在三足钵及圜底钵的口沿下。后者主要分布在渭水、泾水中下游和汉水上游,距今7000年左右。同北刘类型相比,北首岭类型不但有夹砂陶,且出现了泥质陶。器形简单,但造型特殊,以平底器、圈足器及三足器为典型。主要器物有平底钵、碗、圈足或假圈足碗、三足罐、三足钵等。纹饰以绳纹为主,也有附加堆纹、剔刺纹。生产工具主要为石器,以磨制为主,也有打制。这两种类型构成了陕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 大荔人文化石器 1.单直刃刮削器 2.单凸刃刮削器 3.端刃刮削器 4.双刃刮削器 5. 圆盘形刮削器6―10.正锐尖尖状器 11―13. 正扁尖尖状器 14―16.小三棱尖状器17. 角尖尖状器 18. 凸刃砍砸器 老官台文化的发现与研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收获之一,为仰韶文化渊源的研究找到了重要依据,填补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空白。同时也为研究黄河流域农业起源及早期农业的生产状况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 老官台文化之陶器 1.老官台H1:8 2. 元君庙H405 3.老官台H1:101 4.元君庙T414(2)5.老官台H2 6. 同上H1 7.元君庙H403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