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肉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肉桂

分类:【地域文化】

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枝皮。《山海经》始有记载。肉桂入药、壮医分为牡桂、菌桂、官桂、桂枝、桂心、板桂、桂油、桂茶、桂酒,颇为讲究。官桂、菌桂、牡桂为5~6年的幼树干皮和粗枝皮,晒1~2天后,卷成圆筒状,阴干。板桂为剥取老年桂树的干皮,晒干加压而成。桂心乃肉桂加工过程中捡下的边条,除去桂皮者。壮医根据桂皮、桂枝和桂心的不同药效,对症下药。《浔州府志》载有:“肉桂能益命门真火,其相火不足者,非此不能归元。……且桂为木中之王,故能平肝木之阴邪,犹善助肝胆之阳气。若桂皮则轻而达表,故专主发散,引他药至手足尖,沉寒冷锢之疾,得此最良。……桂心专达心。桂枝则散之四肢。一物三用也”。今人吴任尊《广西特产物品志略》还特记养利(今属大新县)出产的优质肉桂泡制的桂茶:“县属把岜马产桂,功效胜清化,素有神桂之称。皮多痱磊,如蟾蜍皮然,屑桂沃以沸汤,所泛之汁,有乳色,有茶色,有淡绿色,每盅可?饮三、四次,病者服之多奇效。”从清代开始壮族民间就掌握了提炼桂油的方法,并远销国外。《容县志》载有:“其法实桂叶于釜上,复以甑,穿甑小孔,以筒接之,通于旁瓮,燃薪釜底,叶气上蒸油附于甑,由筒而注于瓮。大率桂叶一百斤,仅可得油半斤,近乡人争效之,业此数十家,鬻于市,贩远出洋,颇获厚利。”

壮族地区特产。产于广西平南、桂平、防城、宁明、龙州、大新等地。早已驰名国内外。秦置桂林郡,汉置桂林县,南朝及唐置桂州、桂管等,皆因其地盛产桂树而得名。桂树属樟树科,常绿乔木。树干高达3―10米。其皮呈灰色,剥下洗刷干净,晒干,称为“桂皮”;油分最多,纹彩明晰细致者,称为“企边桂”;用有二三十年树龄的老树皮制成宽如板状者,称为“桂板”;将树皮卷成圆筒状者,称为“桂通”;将小枝切成小长条而入药者,称为“桂枝”;总称“肉桂”。还有用桂树叶、鲜桂枝、桂花等,经蒸馏而提取的油料,称为“桂油”;秋季采摘树籽晒干,称为“桂籽”。肉桂性温,有小毒,其味香、甘、辛、甜。可作调味品。入药有健胃、驱风、发汗、解热、利尿、止咳等功效。主治昏厥、胎毒、风湿、头痛、伤风感冒、胃痛腹胀、跌打损伤等疾病。桂油可作香油、香水、香皂、巧克力糖的配料。肉桂、桂油900年前就已远销到欧洲等地,向为广西传统的出口商品,国外称“西桂”。目前,年出口总量达到二三千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4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