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肘后备急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肘后备急方分类:【文化精萃】 现存最著名的中医方剂书。晋葛洪(自号抱朴子)撰。8卷,73篇(现缺其中三篇)。约成书于3世纪。本书是作者从其所撰百卷《玉函方》中摘选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易得的单验方汇编而成,原名《肘后卒急方》。“肘后”意指携带和使用方便。后经南朝陶弘景、金代杨用道整理增补,并改为现名,简称《肘后方》。书中介绍各种急性病症包括急性传染病和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法和药方,涉及脏腑器官、外科、儿科、眼科等病症,记述有多数疾病的病因、病状。介绍了简易的灸法,每卷均有侧重,所记治疗各种疾病的药方多为民间常用的单方、验方,且方中“率多易得之药”,即使须买者,“亦皆贱价草石,所在皆有”。书中关于疥虫、天花、结核病等传染病的论述是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最早的记载,也是世界传染病学的开端。治疗狂犬病等急性传染病的以毒攻毒方法所蕴含的治疗思想被视为预防接种免疫法的先驱。该书反映了晋以前民间医疗的成就,是一部具有普及推广意义的实用方书,一直为后人所珍视。解放后有排印本。 医书。初名“肘后卒救方”。省称“肘后方”。晋人葛洪著,约成书于东晋咸康七年(341)。以可藏于肘后随身携带以备急用,故名。南朝梁人陶弘景和金人杨用道增补后,共八卷,51类。首述急救法,次论常见病,包括传染病、肠胃病、精神神经病、外科、五官科等。于方药着眼“验、便、廉”。所载以水银软膏治皮肤病比意大利罗吉尔早800多年。以狂犬脑髓治疗、预防狂犬病比法国巴斯德早1500多年,为免疫学先驱。对天花的描述、关于恙虫病的记载和对疥虫的描述都比国外同行早数百乃至上千年。首次发现了血吸害病(“射工毒虫”)。积累了不少病因学资料,保存了古代散佚文献。 中医方书。全书8卷,73篇,东晋?葛洪编撰。原名《肘后救卒方》。后经梁?陶弘景加以删改增定,共得101篇,改名为《补阙肘后百一方》,后经金?杨用道摘录增定,又改名为《附广肘后方》,这就是今日所见到的《肘后备急方》。葛洪(公元283~343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他笃信道教,醉心于炼丹,是我国古代著名炼丹化学家,发现不少物质变化的秘密,是古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书中列述救卒中恶死、心痛、腹痛、伤寒、霍乱、瘴气、诸疟、癫狂、脚气、黄疸、食积、积聚、耳目病等等。书中是最早叙述天花病的病状。还提到一种沙虱病,认为是由路过草丛涉溪水,受恙虫所螫而得病,根据其所述病状及患病的经过,与后来所述的恙虫病相似,但现代恙虫病的描述比葛洪所述晚了1500多年。书中提到狂犬病的治疗,是就地把狂犬打死,并取其脑髓敷在患者伤口上,这种治法的真实效果虽还难于肯定,但实际上这是在“以毒攻毒”的思想指导下所提出的一种方法,其思想与现代用狂犬病毒制作疫苗以备治疗预防的设计有相似之处,被认为是一种免疫思想的萌芽。书中还有一些治疗技术,如腹壁破裂后肠损伤的缝合、小夹板治疗骨折、唇裂修补术等等,都是当时最先进的一些医疗技术。书中还提到用青蒿绞汁来治疗疟疾,在这种方法启示下,现代医务人员在青蒿中提取青蒿素,成为一种新型治疟药,被认为是抗疟史上的一个突破。此外,还对食道异物取出、虫兽咬伤、烧伤、窒息、溺水、各种食物中毒的急救,都有叙述。这些治疗方法,大多简便易行,在乡间僻壤,都可施行,故本书被认为是一部简便易行的急救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书有影印本出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