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胎息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胎息

分类:【传统文化】

道家修养方法之一,亦是中国古代养生方法之一。据晋代葛洪《抱朴子?释滞》云:“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意即炼气功夫至深者,有如胎儿在母腹,鼻无出入之气,能自服内气,故名胎息。道藏中有《胎息经》、《胎息气经》等书记载胎息之法。道书《上洞心丹经诀》有云:“常入胎息之功,当以子时至午时毕,不以午时至子时。盖子至午谓之六阳,其气生;午至子谓之六阴,其气死,无益于人。运胎息:抱素凝妙,闭鼻合眼,口不嘘吸,如在胞胎中。初学者鼻口引气而闭之,以心计,数120次,方以口吐气。出引气而皆不可令耳闻其气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上吐气,鸿毛不动为法。渐学增其计息之数,久则至千数,则老者返少,死者更生,可以辟瘟疫,可以禁蛇虎,可以入水火,可以贯金石,可以辟饥渴,可以延年却老,可以嘘水火为之逆流。此法不可多食生菜肥鲜之物,令人气强,难以闭禁。惜忿怒,忿怒则气乱。胎息,其验如此。”

道教炼养内功。即指服气、吐纳到较深程度,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打成一片,结成一团,鼻息微微,若有若无,而八脉齐通,遍身舒适。和胎儿在母腹中没有外呼吸,只有内气潜行一样。《养真集》说:“止有一息,腹中旋转,不出不入,名曰胎息。”《抱朴子?遐览篇》已列有《胎息经》。《登涉篇》说:“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释滞篇》介绍这种功法说:“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以口微吐之,又引之,常令入多出少,勿令耳闻出入之音,若以鸿毛著于口鼻之上,吐气时而鸿毛不动,渐习可将数息增至千数,则可以老年还少矣。”《胎息经?胎息铭》又称胎息为内丹,即在丹田中结了胎,类似母腹中结胎。并说明“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云笈七签?胎息精微论》等常以胎息服气并称。实际上胎息与服气、吐纳、调气等诸法既有联系,又各有区别。胎息较其它以呼吸炼养生命的方法要更深一步。后来内丹兴起,以前诸多功法,均被吸收到内丹炼养系统之中。

古代养生家所行吐纳术的一种。臆想效法胎儿以脐行气,期望返老还童。行功时,呼吸细细,微微,绵绵,若失若存。臆想呼吸不用口与鼻,以脐取而代之,虽不会改变自我感受。《类修要诀?胎息铭》:“三十六咽,一咽为先,吐唯细细,纳唯绵绵,坐卧亦尔,行立坦然,戒于喧杂,忌以腥膻,假名胎失,实曰内丹。”《摄生三要》:“须想其气,出从脐出,入从脐灭,调得极细,然后不用口鼻,但以脐呼吸,如在胞胎中,故曰“胎息”。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6:16:39